|
一、纺织业发展现状 纺织工业是王江泾镇的传统主导产业。自南宋以来,王江泾镇就是江苏、浙江两省交界处的丝绸重镇,方圆数十里,日出万匹,镇上店坊林立,市街繁荣,被美誉为“衣被天下”的丝绸之府。目前,纺织工业已形成了良好的集群态势,形成了织造、化纤、印染、服装生产等现代纺织产业集群,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联合授予“中国织造名镇”的荣誉称号。全镇纺织业产值占工业经济总量的70%以上,年产各类坯布近35亿米,印染25亿米,是浙江绍兴中国轻纺城、江苏盛泽中国东方丝绸市场、辽宁西柳市场的面料重要原产地,是我国薄型面料的生产基地。2011年超亿元企业31家,其中销售超10亿元企业2家(均为纺织企业)。 近年来,随着王江泾镇党委、政府“市场兴镇、工贸联动”的产业大发展思路和加快纺织产业升级战略规划的进一步深入实施,王江泾镇的纺织产业得到进一步提升,纺织产业技术改进、产业提升步伐不断加快。王江泾镇把纺织业作为规划的重中之重,大力帮扶纺织企业发展上档次、上水平、上台阶,鼓励纺织企业引进先进装备进行技术改造,加大新产品自主研发力度。2011年,全镇纺织产业实现销售收入91亿元;限上工业生产性投入12.35亿元,其中纺织业投入设备改造资金10亿元,引进先进进口设备6000台(套),改造提升7500台(套),纺织设备高档化率同比提高20个百分点;产品结构得到调整,纺织产业新产品率达45%,产业用、家居装饰用占纺织总量的15%,越龙提花床上用品、鸣业棉纺围巾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元丰纺织系列高端面料成为森马、美特斯邦威等知名品牌供应商,华秀纺织的羽绒服面料已成为波司登等国内知名羽绒服品牌企业的供应商、其生产的运动服面料也成为耐克、李宁、阿迪达斯等国内外知名运动服企业的供应商,星洲纺织生产的面料已成为国内薄型面料领军企业雅戈尔衬衫的免检面料供应商。同时,全镇纺织产业链进一步延伸,锦纶尼龙66、意大利品牌服饰等织造业前后道项目正在实施中。纺织业超亿元的龙头骨干企业现占全镇亿元企业的80%以上。 二、纺织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1、加快纺织城营销窗口建设。一是加强市场招商,通过制定优惠政策等方式让秀洲区本土企业和周边企业入驻纺织城,并依靠这些企业以商引商,加速产业聚集,使纺织城成为我区丝织业联系国内外市场的重要窗口。二是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高南方纺织城在纺织行业的影响力。鼓励企业以南方纺织城专卖店为贸易窗口,对内连接生产基地,对外联接市场客户,把中国南方纺织城打造成纺织品营销中心。三是以南方纺织城为平台,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品牌宣传、扩大企业家视野,加快企业提升发展。 2、鼓励纺织企业转型提升。推进织造业上下产业延伸发展,大力推行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加大废水回,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引进国际先进的喷气、喷水、剑杆、整经、印染等生产设备和先进技术提升现有产业,鼓励现有企业整合走发展战略联盟,实施强强联合,推进产业规模化、生产国际化、结构合理化和技术高新化的“四化”目标。 3、发展产业用与家用纺织品。一是培育产业用纺织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加大对产业用纺织品生产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王江泾镇要腾出有限的空间资源引进产业用纺织项目;或引导现有企业与产业用纺织企业合作,发展产业用纺织品项目。二是拓展家用纺织品。重点鼓励现有织造企业从服装面料向家纺面料转型。 4、创建研发、检测、信息等三个中心。一是由王江泾镇政府和嘉兴越龙提花织造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创建了丝织行业技术研发中心;二是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检测中心、中国纺织工业(苏州)检测中心、嘉兴市南方丝绸市场开发有限公司创建了国家纺织工业检测中心嘉兴分中心;三是由嘉兴市加捷网络有限公司、嘉兴市南方丝绸市场开发有限公司、元丰纺织等企业共同投资创建了中国南方纺织品交易网。目前,“三个中心”已对外运营,正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检测和信息支持,加强对丝织企业的服务和指导,并充分运用网络化交易手段,开展有形、无形相结合的贸易方式。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按照区委、区政府“平台建设年”、“项目推进年”、“效能提升年”和王江泾镇“小城市攻坚年”的要求,以结构优化升级为导向,以构筑区域性纺织产业集群格局为主线,以培育开放式的市场主体为重点,以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品牌培育为动力,以“优、高、强”的龙头企业为依托,通过实施“234工程”,做大做强王江泾镇纺织产业。所谓“234工程”即围绕建设两个中心,立足三项工作,实现四个转型。 两个中心:将王江泾镇建设成为区域性纺织业制造中心和全国性丝绸纺织商贸中心。 三项工作:一是培育产业群。一方面要采取有利措施使千家万户的家庭工业走向集聚发展,力争三年内淘汰20%的家庭散户喷水织机;另一方面要抓住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机遇,以专业化产业区为基础,以开发区为依托,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大型国际集团投资,集聚国内外创新要素,着力构建技术、营销、融资、物流、人才等功能性平台,进一步推动专业化产业区向产业集群转型;二是延伸产业链。强化上下游建设,提升中游面料生产能力,特别是在印染、后整理技术、工艺上的提升水平,拉长纺织产业链,形成特色,增强差异性,由织造逐步向PTA、服装等上下游产业拓展,由纺织业向印染染料、纺织机械等相关产业拓展,不断完善产业的配套化水平。三是提升附加值。通过培育品牌、注重品质、开发新品等途径,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技术含量,拓展利润空间。 四大转型:一是产业结构要从以纺织制造业为主转变为先进制造业及与之相配套的知识型服务业共同发展格局;二是产品结构要从纺织面料为主转变为纺织面料、产业用布、装饰用布和服装等产品系列化发展的格局;三是产品层次要从以传统、低档、以量取胜的大宗产品转变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四是增长方式要从粗放、高耗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为集约、节能、技术密集型产业。具体而言: 第一,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促使企业把培育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作为建立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增强纺织企业的发展后劲。为此,政府着重抓好以下几件事:一是引导更多的企业成立研发机构和实验室;二是引导企业选择一批对产业升级起关键作用、有共性技术的高等院校及科研单位合作攻关,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创新力度;三是设立纺织企业技改奖励基金,引导企业对设备进行更新改造。鼓励企业在淘汰落后生产设备的同时大量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实现织造业的规模发展。 第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并通过对纺织企业的内部重组整合提升工业功能区能级。积极开拓各种招商引资渠道,引进国内外规模大、档次高的纺织企业,通过引进新的大型纺织企业和对现有企业整合,促进市场的发展、带动本地纺织企业的提升;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周边其他地区的纺织业向王江泾镇纺织工业园转移。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形成产业配套,降低经营成本,发挥已有行业的基础效能,提升产业档次。鼓励和帮助企业引进“带项目、带技术、带资金”的海内外一流人才和团队,形成核心开发能力。 第三,加大市场建设力度, 切实发挥嘉兴•中国南方纺织城龙头作用。以嘉兴•中国南方纺织城为核心,完善“纺织行业研发中心、信息中心、交易中心”,建立纺织工业(嘉兴)检测中心。积极推进纺织创意产业基地建设,通过举办高层次的设计大赛、时尚峰会、创新论坛、流行趋势发布会等活动,营造良好创意环境,全力培育发展纺织创意产业。通过制定优惠政策等方式,加强市场招商,加速产业聚集,鼓励品牌企业在南方纺织城开设专卖店和旗舰店,对内连接生产基地,对外联接市场客户。积极开展电子商务营销网络建设,逐步构筑覆盖面广、品牌突出的国际化网上交易市场群。继续办好嘉兴•中国南方纺织品交易会,不断提高市场的国内外知名度和影响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