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与“人工智能+”行动纲领的推动下,中国纺织工业正经历从制造逻辑向数智逻辑的基因重构。3月11-13日,中国纺联春季联展在上海举办,在这场链动全产业链、全球纺织资源的盛会上,能看到行业企业正在柔性智造、跨境流通、可持续生产等方面重构从上游原料到终端货架的产业坐标系,以新质生产力孕育未来图景。
在面辅料展区,Fabrics China全链路数字系统构建了从纤维溯源到成衣转化的可视化闭环。通过3D虚拟打样技术,传统15天的开发周期压缩至72小时,面料利用率提升27%。Intertextile线上平台依托AI助手实现365天×24小时商贸对接,后台数据显示,开展首日智能匹配成功率较上届大幅提升,印证了数字基建对供应链协同的赋能价值。
在CHIC展区,九天商管集团引入的宇树智能机器人,不仅承担导购职能,更通过计算机视觉实时分析客流热力图,为商户提供铺货优化建议,推动传统市场向数据驱动型决策转型。广州白马服装市场打造的三维展销矩阵颇具启示:通过跨境电商数字中台,境外采购商线上选品响应时效大幅缩短,搭配虚拟展厅技术,跨境订单转化率得到进一步提升。银基广场的抖音生态矩阵更开创内容即渠道的新范式,其AI驱动的千人千面直播系统,为场内品牌提供精准对接服务,验证了数字化营销对品牌精准触达的催化作用。
在洪合毛衫展区,其企业自主研发的AI模特一键换装技术,让虚拟模特换装变得既快捷又高效,为服装展示和销售带来了全新的模式。在家纺展上,高阳纺织搭建的产业云平台,连接中小微企业实现产能共享。通过物联网设备采集的数万条生产数据,AI算法可动态优化区域产能配置,使设备闲置率大幅下降。
展会第一天下午,由中国纺联流通分会主办的2025纺织服装渠道变革圆桌对话会,聚焦AI赋能流通变革引发深度共振,传统流通环节的转型升级正被算法穿透,这场思维革命助力专业市场完成从物理空间到数据中台的思维重构。中国纺联流通分会联动资本与技术力量,搭建起技术研发-场景验证-资本放大的产融闭环。站在数智化时代的临界点,中国纺织服装流通领域正用代码编织新商业文明,加快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与此同时,中国首届棉服AI设计大赛的启幕,标志着创意生产进入人机协同时代,可以预见生成式设计引擎必将带动“AI+产业集群”的倍增效应。
当洪合毛衫的AI模特实现0.2秒极速换装,当高阳纺织借力跨境电商与碳足迹认证拓展国际市场,这些微观创新正在拼凑产业变革的全景。业内人士指出,行业已进入数字原生与实体基因的融合重构期,谁能在智能设计、敏捷制造、生态化服务三大维度完成数字化重塑,谁就能掌握新质生产力的制胜密钥。
站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眺望,数字技术的星辰大海与纺织产业的厚实大地正发生奇妙反应。从一朵棉花的智能溯源到一件成衣的跨境直达,这场静默发生的产业革命,正在重写衣食住行之首的进化密码。
编辑:李 芳
排版:薛丽娟
校对:李 芳
审核:王水元
吴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