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费升级与文化自信的双重驱动下,会展经济正突破传统展陈边界,以场景焕新为支点撬动产业融合新生态。
前不久,一场名为“器生幻形”的机器人时装秀亮相2025濮院时装周,展示了人机协同的无限可能。3D打印的模块化服装严丝合缝嵌入机器人关节,光固化树脂与柔性织物的组合既凸显机械美感,又保留穿戴功能性。设计师余一萌提出的“外表皮迭代”概念,本质上是对时尚产业生产逻辑的重构——当服装成为可替换的智能组件,秀场即变成科技产品的应用场景测试场。深圳众擎机器人通过重心数据调试实现的精准卡点走秀,展示着时尚产业从人体工程学向人机工程学的另一面。
五月的安溪茶香四溢。当七匹狼潮服模特穿行于千年茶园,铁观音的氤氲茶香与服饰面料的肌理形成感官交响,一场山水间上演的跨界大秀,开创了“茶+时尚”的场景革命,展现出中国传统茶与国潮时尚的精彩对话。今年以来,泉州市积极推进“世遗泉州 时尚之都”城市品牌建设,通过文化遗产与现代时尚深度融合,持续拓展城市发展新维度。此次七匹狼与中国茶联袂展示是泉州推动中国茶与时尚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尝试。泉州市“世遗泉州 时尚之都”工作专班相关负责人表示,创新并非简单的元素叠加,更是企业家群体从“单兵突进”到“集群协同”的战略觉醒。
在山东临沂,通过RCEP进口商品博览会等50场重点展会,会展流量转化为文旅消费增量——展馆变身城市导览中心,参展证件集成餐饮优惠、景区接驳等功能,构建起“参展即旅游”的体验闭环。这种“会展+文旅”的深度融合,使临沂实现从商贸集散地向消费目的地的转型,预计年内带动关联产业增收18亿元。商务局创新的展会客商市场行机制,更让专业采购行为延伸为城市文化探索之旅。
在深圳文博会上,“无界”艺术展将科技与艺术的碰撞推向新高度。港珠澳大桥光环境装置通过实时车流数据生成动态光影,让观众在声光交织中触摸湾区脉搏;AI解构的《纸本·石相1》将传统山水化作数字星云,悬浮书法装置《写泡》则让墨迹在气流中重获生命。策展人通过设计,使展览本身成为永续创作的载体——观众涂鸦的叠加、舞蹈与版画的即兴互动,打破艺术创作的时空界限,构建起“展演共生”的新型文化场域。
这些创新实践共同指向会展经济的未来图景:物理空间的场景重构只是表象,深层次是产业要素的化学反应。当茶文化注入服装经纬,当机器人化身时尚载体,当数据流重塑艺术形态,传统行业界限正在消融。这种跨界不是简单的元素叠加,而是通过场景创新激活产业链的协同进化。正如市“世遗泉州 时尚之都”工作专班负责人所说,场景焕新的终极目标,是构建起自生长的产业生态系统,让文化基因在现代商业土壤中持续裂变。在这个无界融合的时代,会展正在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孵化场,每一次场景创新都是对产业可能性的重新定义。
编辑:李 芳
排版:薛丽娟
校对:李 芳
审核:吴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