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旭开远如佑投产,云南加速“双循环”布局!
2021年07月06日 中纺联产业集群工作委员会

  7月1日,中国共产党迎来了百年华诞,这一百年是筚路蓝缕的一百年,更是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云南开远纺织产业园内的新东旭集团开远如佑纺织印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东旭)正式开业,这是云南承接纺织产业转移迈出的重要一步,也是云南积极响应“双循环”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原副会长张延恺,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顾问杨峻,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林云峰,中国纺织机械协会会长顾平,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理事长伏广伟,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会长刘家强,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杨金纯,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郑俊林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及各专业协会领导;开远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虎彪,开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范国平,新东旭集团开远如佑纺织印染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群义,五洋纺机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敏其等领导嘉宾、媒体代表、相关企业代表等100余人出席了本项目启动仪式。
 
  新东旭“龙头引领”助力产业集聚
  云南纺织产业正蓄势待发。《纺织服装周刊》记者了解到,开远纺织产业园区自2019年12月获批“全国纺织产业转移试点园区”以来,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活传统的煤、电产业,推动热电气联产一体化发展,不仅打造了开远市热电气循环利用纺织产业园,还成功引进了新东旭——云南省首个纺织服装全产业链项目落地。
  作为首家入驻园区的企业,新东旭为云南纺织产业发展抛砖引玉。据悉,新东旭集团开远如佑纺织印染有限公司一期工程占地400亩,已建成9条针织印染生产线,产能70吨/天;2条高档家纺印染线,产能可达12万米/天,拥有喷气织机126台,针织园机50台,每天可生产12吨精品面料。
  据新东旭集团董事长朱群益介绍,新东旭以针纺科技为主业,建成了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针织绒布生产基地之一,开发了30多项省级新产品,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成为中国陆军部队、国际红十字会、沃尔玛等组织的指定供应商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新东旭还加快了智能化改造步伐,与国产经编龙头装备制造商——五洋纺机深度合作,实现了装备的智能化和全面的信息化管理。2018年,新东旭沭阳工厂经编车间还被宿迁市工信局批准为“智能车间”,体现出企业产品向高端化进军的决心。
  目前,新东旭集团的针纺科技实现了从开发设计到自主营销等一条龙、系列化格局,企业总资产达到80亿元,员工超过1万人;国内销售达到20亿元,国外销售超过2亿美元,跨入了全国规模以上民营企业行列。集团率先实现了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全覆盖”,被评为安全、消防、环保先进企业,温室气体减排最佳企业。企业生产经营基地从张家港扩展到苏北、新疆、中国香港以及美国、越南、柬埔寨等国内外地区,公司已成长为一家全球化企业。
  下个阶段,新东旭将进入新的发展战略机遇期和创新突破期,全力打造“百亿新东旭,百年新东旭”的宏伟目标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开远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虎彪在启动仪式致辞时谈到,近年来,开远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州委“13611”工作思路和“六个大抓”工作要求,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传统工业城市转型升级,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园区经济为突破口,主动承接东部产业梯次转移,获批“全国纺织产业转移试点园区”,成功引进新东旭集团开远如佑纺织印染有限公司项目落地,园区从“无”到“有”,从“一片荒芜”到“满园生机”。
  未来,将继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园区生产要素保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切实做好协调服务工作,确保开远如佑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年底前正式投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发挥新东旭龙头示范引领作用,紧盯意向性投资纺织产业项目签约落地,促进纺织服装产业集聚发展取得新突破,打造全省首个纺织服装全产业链生产基地,力争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司司长高延敏以视频形式向园区的启动发来寄语。
  他表示,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全球开展产业链布局与产业转移是不争的事实。在我国内中西部地区,为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加快了纺织产业链的布局,主动承接了纺织服装产业。他建议:首先,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正在成为未来发展的新格局。国内大循环的核心是构建更加完善的内需供给体系,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因此要把增强国内供给能力水平,和提升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结合起来;
  其次,要以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链布局与产业转移的有序进行。在纺织产业链布局产业之中,要主动融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相关内容。
  第三,品质、品牌战略是纺织产业布局与产业转移的主要抓手,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战略对制造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总之,要紧紧围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这个中心,不断研发出具有独特使用功能和价值的升级和创新产品,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消费,为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贡献。
  领导致辞
  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顾问杨峻: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节点,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开远市纺织服装全产业链项目的投产,必将成为拉动开远工业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开远经济开发区自2019年12月获批“全国纺织产业转移试点园区”以来,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希望开远经济开发区能发挥纺织产业链完整优势,着力于强链、补链、延链,不断提高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水平,推动整个产业链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安全化发展。
  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林云峰:
  在党百年华诞的特殊日子里开工投产,标志着我们站在第一个百年向第二个百年迈进的时代坐标上。也同时站在了开远市产业转移升级打造“全国纺织产业转移试点园区”和中国纺织工业在基本完成纺织强国目标的基础上开启“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征程的交汇点上。相信在开远市政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在新东旭集团员工们的共同创造下,开远开发区纺织服装全产业链项目一定会取得积极成果。
  中国纺织机械协会会长顾平:
  纺织行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解决人民穿衣问题到现在中国成为世界的纺织生产和贸易中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纺织行业的进步离不开纺织机械的支撑,纺织机械经过“十三五”的发展从智能生产线到智能车间,从单机自动化到整线的智能化,都得到巨大的进步。今年作为“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开远如佑纺织印染有限公司的开业预示着云南纺织产业即将翻开新篇,产业链的完整和集聚也将对开远纺织产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希望该项目成为开远市产业园区转移试点示范的杰出典范。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理事长伏广伟:
  希望借助新东旭集团开远如佑纺织印染有限公司的开业,将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的科技资源植入到开远纺织工业园,为开远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同时也建议如佑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在今后的发展中,高起点高标准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为行业的发展和人民的美好生活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会长刘家强: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特殊日子,新东旭开工标志着开远纺织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个项目的投产,是开远市领导带领开远经济发展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在这里对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表示祝贺。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一直致力于为政府、行业、企业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希望与地方政府和企业产生更加深入和广泛的合作。
  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杨金纯:
  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产业链完整、基础雄厚,并且相互间合作紧密。当前是我国社会经济,以及国际国内行业格局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更需要全行业全产业链的深度协同。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服装生产国、加工国和消费国,服装产业的发展一直依赖着强大的纺织前端供应链,协同创新、共同创造价值。开远市拥有“全国纺织产业转移试点园区”称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拥有良好的区位环境、地理优势和营商环境,我们相信在新东旭集团的引领下,在市委市政府各级领导大力支持下,开远市将积极打造成为新发展时期下的纺织服装特色产业集群。
  服装行业是创造美、欣赏美、传播美的行业,也是民之所爱,民之所需。中国服装协会深度希望未来与所有的企业家朋友们,以及行业产业同仁们共同努力,并肩奋斗,创造更好的服装产业大未来。
  中国化纤协会副会长郑俊林:
  化纤是纺织行业的重要原料,我国化纤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在纤维加工总量中占到80%以上,2020年,化纤产量突破6000万吨,占全球的73.8%。化纤行业从产量到性能品种上,都为纺织产业提供了强大支撑。
  进入新发展阶段,纺织服装行业呈现出科技、绿色、时尚新标签,化纤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化纤的科技创新是赋予面料和纺织品功能性的基础,同时也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的基础点。化纤协会愿为开远市打造纺织服装全产业链生产基地贡献力量,建议市委市政府积极与化纤龙头企业沟通,寻找基于原料供应的共赢合作模式。 
  相信新东旭集团开远如佑纺织印染有限公司投产后,开远经济开发区能发挥纺织产业链完整优势,着力于强链、补链、延链,不断提高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水平,推动整个产业链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安全化发展,实现产学研融合、产供销协同的产业生态,促进两化融合与两业融合,引领服务型制造新模式。
  在活动结束后,参会代表驱车前往中越边境红河地区,参观正在建设中的中国(云南)自由贸易区红河片区服装产业园项目,新东旭集团也已入驻该产业园。项目建成后,可利用相对较低的劳动力成本,融合河口沿边资源,能够为企业的成长、壮大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促进产业发展,可有效带动河口当地居民和越南工人就业,是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跨境产能合作的优质项目,也将成为集研发设计、织布、服装加工、毛毯、高档面料生产及销售为一体的服装产业链跨境产能合作基地。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