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纺织行业,“夏津纱线”的名号向来叫得响。纺织产业已成为夏津县最大支柱产业,共有集群及配套企业246家,纺纱规模300万纱锭,占德州的二分之一,山东的十分之一,被评为“中国纺织名城”。近几年,经产业结构升级,“夏津纱线”成了国内纺织市场上高品质纱线的代名词。如何打开海外市场是夏津纺织面临的重大课题。
在山东锦盛祥润的生产车间,工作人员正在对新上的棉结检测设备进行调试。设备能精准检测棉结和籽棉的大小、数量,将杂在原料中的杂质去除掉,并通过数据积累给出纤维原料质量报告,及时调整生产节奏,打造“0棉结”产品,确保产品品质持续优化与提升。山东锦盛祥润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凯告诉记者:“公司新上的设备自动化程度高,产品质量稳定性好,相比旧设备,产量更高,用工更少,产量对比旧设备提升30%以上,用工节省 50%以上,特别是采用了自动化流水线的粗细络联,减少了半成品在转运过程中产生的疵点,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0棉结”是山东锦盛祥润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引以为傲的产品参数之一。对于以生产精梳紧密赛络纺棉纱为主的企业来说,“0棉结”意味着产品的高档次。不遗余力做精品的棉纺织企业,在夏津还有很多。
在山东鸿泰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声与淡淡的木浆清香交织。从木片到“莱赛尔”纤维,有着一整套的流程。
山东鸿泰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良军说:“我们的莱赛尔首先从小木片开始,然后制成木浆粕。再跟这个溶剂相混合,混合了以后,制出这个胶液,然后经过纺丝成型后加工处理,最终形成莱赛尔纤维。目前我们的溶剂回收率已经高达99.7%以上,比传统的这个莱塞尔(工艺)的消耗节能30%以上。”
据了解,“莱赛尔”纤维是一种全新的纺织、服装面料,它不仅具有天然纤维棉花所具有的舒适性、手感好、易染色等特点,还具有良好可纺性,可与棉、毛、丝、麻、化纤、羊绒等纤维混纺交织,形成具有不同功能性能的纤维。
山东鸿泰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良军介绍:“这款相变储能纤维可以根据外部环境温度吸放热,目前已应用于极地科考服;生姜莱赛尔纤维添加了天然提取物,具有一定保健功能。目前公司5万吨莱赛尔生产线已满负荷运转,订单已排到了明年三季度。”
近几年,夏津进行多轮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功能性、差别化纱线产能逐渐提升,生产的纱线品类齐全、工艺难度大,这样的品质,不管在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都有足够的竞争力。然而,受产业产品结构、企业市场惯性以及国际市场环境影响,夏津纺织品一直未打开国际市场,只有少数规上企业有国外订单。在2025中国国际纺织纱线展览会(上海国际纱线展)上,夏津展厅首次以“中韩合作”主题亮相。
设计图上,“相变纤维航天服”“零碳纱线”等概念产品格外醒目。由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引入韩国纤维开发研究院,双方联合青岛大学在夏津构建的国际产学研用平台,在纤维开发及产业化方面达成合作意向,构建现代化新型纺织产业集群,将夏津“万物皆可纺”的产业优势,成为各项纺织科研成果转化的沃土。如今,夏津纺织对内持续“智”造升级,对外不断借势借力,为“出海”做足准备。
参照国际纺织品出口标准,夏津在进行产业转型时,将“向绿”列为重要发展方向。目前,夏津72%的规上纺织企业安装了分布式光伏,吨纱用电成本可降低20%左右,夏津纺织产品市场竞争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夏津纺织产品质量过硬、销售渠道通畅,将成为夏津纺织产品“出海”的最大底气。
夏津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马秀敏表示:“纺织产业是夏津的主导优势产业,我们聚焦新质生产力要求,和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共建夏津现代纺织产业园。采取‘政府+专业机构+国有平台’的三方共建模式,突出数字化、绿色化、时尚化的主题,聚焦大规模设备更新、区域品牌建设、国际政产学研合作,对内‘智’造升级,对外借势借力出海,产业的竞争力、影响力不断提升。”
来源:闪电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