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本网专区 > 正文 
 
  新活力织就新织城 开启大朗加速度
——第十六届“织交会”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2017-07-12
分享至:

 

  CTEI网讯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我国经济步入转型升级的深水区,纺织工业亦如此。作为我国纺织工业的重要支撑,纺织产业集群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产业集群正不同程度地嵌入全球价值链的竞争中,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特色。

  7月12日上午,第十六届中国(大朗)国际毛织产品交易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第十六届中国(大朗)国际毛织产品交易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徐迎新、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会长彭燕丽、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副会长林云峰、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传媒中心主任魏林;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冀;大朗镇委副书记、镇长邓卫洪,大朗镇委委员叶淑帆、大朗镇副镇长魏建坤、大朗镇人大副主席叶建华,相关协会及近百家媒体出席本次新闻发布会。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徐迎新发表致辞

 

大朗镇委副书记、镇长邓卫洪发表致辞

 

大朗镇人大副主席叶建华发表讲话

 

 

  对于已经走过30多年发展历程的大朗毛织产业而言,如何在新形势下焕发出新活力,打造新织城的新魅力,这是大朗几代毛织人一直在探索的产业命题。而作为推动大朗毛织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已经成功举办15届的中国(大朗)国际毛织产品交易会功不可没。今年11月1日—3日,以“活力·新织城”为主题的第十六届大朗“织交会”将与你准时相约美丽大朗,共同见证大朗毛织产业转型升级的新版图。

 

  产城结合 打造“富民”产业升级版

 

 

  作为大朗的“富民”产业,在大朗镇委、镇政府的领导下,近几年通过示范基地的培育建设,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路径,大朗毛织“富民”产业结出了升级发展的丰硕成果。

  大朗大力推动的10平方公里毛织商贸城建设卓有成效,政府投资近1亿元对周边道路进行升级改造,总投资超过21亿元重点项目的相继建成投入使用,一个高楼林立的活力新织城已然呈现。以大朗毛织贸易中心、环球贸易广场、纺织世界3个大型专业市场为中心,对大朗毛织产业形成辐射效应;12条毛织专业街更是形成了大朗毛织产业完整的产业链配套,从硬件上保证了产业的转型升级;毛织产业重地——富康路更是建设一公里长“星光大道”,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毛织专业人士,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在此基础上,大朗毛织产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大朗毛织品市场年交易额占广东省销售总额的70%,在全国同类市场位列前三甲。截至目前,大朗镇毛织行业企业总数超过1万家,毛织商标数超过1000个,长约1.3公里的“数控织机专业街”已聚集了数控织机销售服务企业过百家,全镇毛织企业使用数控织机总量超过5万台,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特别是2016年,大朗毛织实现工业总产值达182亿元,占大朗镇工业总产值的34.7%,其中规模以上毛织企业工业产值近100亿元,是国内首屈一指的毛织生产基地。

 

 

  为此,大朗荣获了“中国羊毛衫名镇”、“中国毛织纱线集散基地”、“中国电脑针织横机集散基地”、“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中国毛织文化艺术之乡”、“全国产业集群发展先进地区”等荣誉称号。

  产业的兴旺发展推动了城市的繁荣建设,而城市建设必然反哺产业发展。大朗重新整合毛织片区,以建设10平方公里毛织商贸城为抓手,规划以毛织贸易中心为中心的3.25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域,打造独具时尚魅力、集聚前沿元素的中国毛织特色小镇,为中国探索产业集群转型发展提供大朗样板。

 

  智能加设计 多维度展现产业实力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勤劳勇敢的大朗人把不产一根羊毛的大朗,建成国内最大的羊毛衫集散中心和全国毛织服装生产基地。在新形势下,面临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的大背景,毛织产业必须实现由传统和密集型产业向科技产业、绿色产业、时尚产业发展的转变。具体到大朗毛织产业而言,如何全面推进从“大朗制造”向“大朗智造”、“大朗创造”、“大朗服务”转型升级,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大朗镇不断着力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毛织业升级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特别是作为大朗毛织产业繁荣发展的有力见证,成功举办15届的中国(大朗)国际毛织产品交易会,实现了从地方展会到全国展会再到国际性展会的完美蜕变,成为大朗毛织走向世界,世界了解大朗的重要窗口。

  即将于今年11月举办的第十六届大朗“织交会”更是亮点频现,结合“活力·新织城”主题,突出强调智能生产、原创设计等趋势,专业性、细化性更强。在智能生产展区,将展出智能设计软件、智能吊挂系统、自动熨衣等一系列毛织业最新最先进的智能设备和软件,以及其所组成的智能生产线案例,为毛织企业推动机械换人,提高智能化水平提供了方向;在原创设计展区,东莞市毛织服装设计师协会将连续第三年以原创设计为主题参加,联合本土优秀设计师、珠三角地区优秀设计工作室和国家级设计大师共同参加,推广原创设计,培育原创品牌,推进大朗镇毛织业的品牌建设,并为设计人才提供更好的展示平台。

  在展馆设置上,组委会在延续去年主会场和分会场不同场地取得有效成果的基础上,继续设置主、分会场。在超20万平方米的展馆面积里,展品范围包括毛针织服装、毛织机械、电脑设计软件、纱线、毛织服装辅料和配件等,其中主会场中国·大朗毛织贸易中心主攻毛织服装、设计及纱线、辅料等;机械专业展馆主攻毛织机械及配套服务,分会场环球贸易广场主攻品牌服装。本届展会提倡资源整合,正发动部分兄弟产业集群组团参展。其中,东莞茶山服装产业集群已基本确定以“统一特装”的形式抱团参展,动静态相结合盛装亮相本届“织交会”。

 

 

  除商贸对接、品牌展示和交流平台外,大朗“织交会”还有一个显著特征是培养设计人才和发布流行趋势。今年大朗“织交会”继续举办网上设计大赛、毛织服装设计大赛、流行趋势动态发布和原创设计静态展四大专项活动。加大设计大赛的推广力度,把设计大赛打造全国知名的设计大赛品牌,与院校及企业深度合作,新增但不限于如毛织夏令营、供需见面会、大赛作品订货会等活动,完善大赛的人才对接机制,增强大赛的实效,推进大赛成果落地。

  需要特别指出,以《轻·职》为主题的第十届中国(大朗)毛织服装网上设计大赛共收到来自美国、香港、北京、上海、武汉、湖南、江西、内蒙古及珠三角等地区稿件806份,在经过由雷韩服饰设计工作室总设计师、“一田创艺”设计师联盟创始人之一、广东省服装行业协会常务理事韩剑飞,新丝路时尚机构华南区总监,著名时尚策划人赵钧立,东莞市大朗毛织服装设计师协会会长陈敬东组成的专业评委团严格评审后,初评评选出得分最高的前100名作品入围决赛并将作品上传到网站接受网友投票评选,获奖选手将获得参加大朗毛织夏令营的资格。经过十届网上大赛的举办,大赛组委会已和全国各省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夏令营活动,本届大赛能更好地促进设计人才与大朗企业的接触,真正发掘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

  在招展招商方面,组委会继续扩大招展范围,通过与欧美工商会、中纺联信息中心、香港贸发局等权威机构合作,进一步提高专业客商的数量和质量,组建客商服务组,以提高成交效果和服务水平,真正体现了展会的国际化和专业性。

  无论从展会定位、展会形式、内容设置以及展商组织等方面,第十六届大朗“织交会”都尽显国际性展会的风范,正因此,大朗毛织业才展现了发展的多种可能,更快地走向全球。

 

  聚焦品牌和文化 构造“大朗毛织”新活力

 

 

  随着中低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如何适应这种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在国家提出推进以品种、品质、品牌为主的“三品战略”背景下,大朗已先行一步,从品牌、设计与文化创意入手,打造其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创新发展。

  众所周知,大朗毛织业以外贸为主,其生产的毛衣深受国际市场欢迎。大朗每年卖出毛衣12亿件,“全世界每5个人里就有1个人穿大朗毛衣”,这不仅得益于大朗的产业规模优势,更因其质量和品质赢得认可。但随着全球经济低靡,外贸萎缩,大朗越来越多企业开始转向内销,并认识到品牌的重要性。

  为此,大朗镇政府以及大朗毛纺织行业管理委员会加大扶持力度,多元化促进品牌建设,增强毛织企业核心竞争力。成立东莞市毛织服装设计师协会,中国(大朗)毛纺织产品研发中心和大朗毛织服装品牌推广中心,整合优势品牌企业,集中推广加快开拓内销市场。与此同时,大朗镇奖励引导企业创建品牌,先后创建了22个省级以上名牌名标,对获得“省级以上名牌名标”的企业进行奖励。目前大朗已形成印象草原、皇仕鲨、依菲拉、佳菲特满等知名品牌。

  大朗深刻意识到,品牌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设计人才。每年毛织服装设计大赛和本土设计师培训讲座为产业发现并培养新兴翘楚,大朗毛织产业现有1300多名中高级设计师,1万多名技术骨干,为毛织产业提供了强而有力的人才支撑。

  为给品牌注入文化的活力和灵魂,大朗以毛织产业为题材,分别制作了三部产业微电影《织城梦想》、《织越时空》、《织城逐梦》,开通了“大朗毛织”微信公众号,向外集体展示了大朗毛织企业强大的产业实力和时尚魅力。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重新集结再出发,承载着几代人希望和梦想的大朗毛织业,正以其新的活力和新的姿态奏出发展最强音!

 

领导嘉宾现场合影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sy.jpg
趣看文物|“纹”见少
sy.jpg
华夏衣冠,跨越千年!
sy1.jpg
2024中国纺联春季联展
sy.jpg
“数”说纺织:2023年
图区.jpg
CTEI祝纺织同仁新春快
sy.jpg
2024中国纺织品服装贸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