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企业 > 企业信息 > 正文 
 
  京和纺织科技朱振啟:无垠大漠书写精彩人生
2018-05-08
分享至:

  5月4日上午9点,在距离北京4800多公里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境内玉龙喀什河畔旁,伴随着庄严激昂的国歌声 ,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九百名不同民族的员工用流利或不流利的普通话齐声演唱国歌。即使已经无数次经历这样的情景,今年62岁,现任新疆京和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的朱振啟,仍不禁温润了眼眶。“我们的企业现在发展的这么好,各民族员工亲密的如同一家人,我觉得我们即使吃再多的苦,都是值得的。”

新疆京和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升国旗仪式。

 

  手把手的教,打造和田首支产业工人队伍

  在产业用纺织领域打拼了43年的朱振啟可是行业内大名鼎鼎的大咖,曾荣获北京“五一”劳动奖章、纺织60年突出贡献奖、北京市国资系统优秀党员等荣誉。而就这么一位已经功成名就的知名企业家,却在2015年10月放弃在北京安逸生活,带着34名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来到和田,在茫茫戈壁滩上,冒着漫天黄沙,没日没夜地苦干5个月,建成了一片崭新的现代化工厂。

  “刚开始升旗的时候,他们往操场上一站,就犹如霜打的茄子,这样根本起不到进行升旗仪式的作用。”回想企业成立之初,朱振啟说,当时他们亲自带队引领,找相关老师对他们从稍息立正开始练起。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在朱振啟和北京管理团队的不懈努力下,企业规章制度已经植入维吾尔族职工的心中,遵纪执行成为习惯,偌大的厂区,几百名工人在车间里有序的忙碌着。

新疆京和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振啟(右1)在生产线上与职工交流。

  组织职工升国旗唱国歌只是经营管理中的一小部分。针对企业的特殊性,朱振啟独创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在公平、公正、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对维吾尔族职工进行国企模式的严格管理。他通过科学计算修改了传统的作息时间,让职工不自觉的加快了工作和生活节奏,消除了无组织无纪律的散漫状态。他把北京的计件工资制度带到京和,让维吾尔族职工享受到与北京相同的计件工资标准,计件分值向职工公布,每天出多少产量,挣多少钱,职工心里有数。

  计件工资制度把全勤和缺勤的工资档次拉开,把努力的和漫不经心的工资档次拉开,慢慢地,大家明白了什么是计件工资,尝到了计件工资的甜头,职工也从“让我干”转变成“我要干”。“以前车间主任喊的最多的就是‘快’,这些工人得需要督促着才能好好工作,现在主任需要喊‘停,别干了’。”京和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黄学军说,现在的职工意识到了“多劳多得”,就是一个这样不起眼的细节,足以证明这些工人的工作状态发生了转变。

维吾尔族职工正在学习使用经编机。

  “我们会经常举办一些劳动竞赛、技术练兵和文艺活动,设置一些小奖品,比如洗发水、洗衣液、护手霜、米、面、油等。”朱振啟说,不要小瞧这些东西,能让他们通过劳动改变生活品质。“其实就想从生活的点滴之处,让他们感受劳动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变化,从内心去认知靠自己双手去劳动能获得幸福美好的生活。”

  近三年来,超过九百名维吾尔族职工有了稳定的就业岗位和收入,在祖国的边疆享受着北京的管理模式、技术培训和福利待遇,通过自己的劳动脱离了贫困,从传统的农民、牧民、家庭妇女成长为当地第一批产业工人队伍。

  无垠大漠中的“援疆铁军”

  京和纺织科技投产以来,在朱振啟团队的努力经营下,已经把织布、涂层、制成品,产业用纺织的全产业链生产从北京迁到和田,总投资达到2亿元。朱振啟把最优秀的管理、技术团队派到京和,把专利技术无偿提供给京和,甚至把市场让给京和,就是要让京和开好局,扎好根,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打下的基础。“援疆不仅仅是提供产品,更重要的是培养人才、提供智力支持,并带动当地就业。”朱振啟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男儿的话落地有声。为了企业的发展,更为了不辜负几百名维吾尔族职工的期望,朱振啟不顾62岁的年龄,不顾带着心脏起搏器的身体,奔波在和田北京之间。因为他的辛勤工作,数百人成长为产业工人,数百个家庭脱离了贫困。

董家琪

  不仅是朱振啟,黄学军、魏晓军、董家琪、先海洋、谢志强、徐良、段华东、谭伟、陈旺盛,首批踏上“产业援疆”之路的九名京和人,背后都有一串令人感动的故事。

  2016年9月份,公司行政副总经理董家琪带着单衣来和田,进行从购买土地到招商引资政策落实,这期间需要跟一系列政府部门进行对接。由于当地工作生活习惯与内地的差别等原因,造成公司在工作对接等办事环节中不够顺畅,本应顺理成章的事都会遇到重重障碍。她牢记自己是一名国企党员的身份,办事认认真真,态度不卑不亢,原则问题不退不让,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跑,一件事情一件事情地落实,终于在12月份的时候把所有事情落实到位。“本来很常规的工作,没想到在这耗费了这么长时间。回京的时候,已经是初冬了,我记得回去时我把带来的大部分衣服都套在了身上。”董家琪回忆说。

  作为京和公司的常务副总,黄学军在建厂之初,就带领员工开始了保温篷房的建设工作,当时与和田市政府签订了团结新村的800栋保温篷房,黄学军与员工们在戈壁滩上,一呆就是半年,每天的餐食都是伴着风沙进行的。

京和纺织科技的双语学习班上座无虚席,维吾尔族职工在认真上课学习。

  2016年投产至今,京和纺织科技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实现利税2396万元,累计发放工人工资3580万元,九百多名维吾尔族贫困村民在京和纺织科技直接或间接有了稳定的工作岗位、工资收入和社会保险,这就是朱振啟和北京国企人在无垠大漠中交出的答卷。

  朱振啟介绍,现在工厂有了一批技术还不错的维吾尔族职工骨干,但是会维汉双语的管理人员缺乏,下一步,公司将在厂里选拔汉语基础好、有责任感、工作态度积极向上、有正能量的职工作为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后备力量,积极联系各方为他们寻找专业培训和再教育的机会,有机会还准备把他们送到北京去学管理、学会计、学技术,争取帮助他们完成大专、本科的成人教育,成为企业第一批属地管理干部。

  朱振啟介绍,公司计划近期建成5号、6号出口服装生产车间,预计年生产规模可达300万件,实现1000人就业,培养更多产业工人,带领更多维吾尔族家庭脱贫致富奔小康。

  采访手记:“只有无垠的沙漠,没有孤独的人生”。如果没有亲身来到地处沙漠边缘的和田,没有经历在户外10分钟后头上脸上就吹满细沙,没有遭遇语言不通的尴尬,我们很难想象朱振啟、黄学军、董家琪等千千万万北京援疆人过去数年里流下多少汗水。

  亲眼见到奴尔尼沙汗、米尔古丽等维吾尔族职工发自内心的笑容,站在篷房温室中品尝着新建村农民亲手摘下的甜瓜,我们就不难理解朱振啟、黄学军、董家琪等千千万万北京援疆人过去数年里抛家舍业的付出。

  一栋栋篷房温室,一座座学校幼儿园,北京国企援疆人在天山之南,玉龙喀什河畔旁用辛勤汗水和无私奉献,灌溉出各民族共同富裕的鲜花。远离北京,他们把和田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用温情让无数陌生人成为自己新的亲人。 (千龙网)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0412.jpg
中央社会工作部召开全
sy.jpg
趣看文物|“纹”见少
sy.jpg
华夏衣冠,跨越千年!
sy1.jpg
2024中国纺联春季联展
sy.jpg
“数”说纺织:2023年
图区.jpg
CTEI祝纺织同仁新春快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