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最新 > 正文 
 
  棉花产业链及抛储逻辑解析
2016-07-20
分享至:

  2016年以来,从年初到现在,棉花的行情无疑围绕着如何解读抛储政策的大逻辑来展开的。过度乐观到过度悲观,价格从9500直上16000,堪称大落大起。

 

  年初市场对抛储解读过于悲观

  2016年年初,市场对国储棉抛储政策的解读过于悲观,市场的行情一跌再跌。年初跌到了9500,甚至有人认为会跌到8000,ICE跌到40美分。当时市场上认为,不仅抛储巨大的数量会对市场形成严重的冲击和打压,同时对于我们中国纺织的消费也看的非常悲观。用棉量越说越小,导致了市场整体悲观的气氛一边倒。而后来我们看到整个国际市场并没有呈现相同的下跌幅度。我们的消费实际上并不是在下降而是在上升。尤其是后期低价棉出现后,我们的价格真正和国际接轨,我们的企业甚至迎来了一个久违的高利润,棉纱利润都在1000元以上。

  当下棉价会否继续上涨?核心在于抛储!

  到了今天我们走到了另外一个极端,那就是说我们棉花价格是一天一个价地上涨,棉花消费还能延续增长吗?

  由于抛储时间上的推迟,然后又看到了抛储数量和进度,远远没有像当初承诺的那样,满足市场的需求或期望。比如说如果每天三万吨的抛储量成交率达到百分之七十,抛储量就会增加。结果是三万吨常常达不到,天天100%成交,更不用说增量了。从开始对政策的解读,到抛储演绎的过程,就是期现货走过的过程。至今,我们仍然是在围绕着抛储政策的解读,实施,期待,来交易的,其它都是浮云。

  抛储数量的不足,导致市场采购积极性大增,甚至可以用恐慌来形容,都不为过。国内棉价快速上涨,导致国内棉纱涨价,纱的涨价导致进口纱增加,进口纱价格坚挺,又带动了外棉价格大涨。这个演变的过程,还有这样或那样的因素,但决定性的因素是抛储政策。所以,这就是政策市。可能市场上有各种不同的说法,诸如资金推动,技术图形,印度棉价涨价,美国农业部报告,等等。都对,但核心逻辑还是抛储。换言之,如果抛储如政策所言,每天保证3万吨,不够就抛5万吨,可以想象一下我们的期现市场交易过程会有何不同吗?答案是100%的确定。

  其结果是什么?国家财政收入增加。同时也是双刃剑,国内纱厂遭遇重创,消费下降,进口纱增量,接下来大大刺激世界各国棉花生产的积极性。去库存变得艰辛,漫长。不要以为储备棉库存,对于财政是一件无关大碍的事情,稍有一点经济常识,就可以计算出,由此每年产生的费用,质量变异,也是数以百亿级别的浪费,且无人收益。2012前,棉花消费占全球纺织纤维的50%以上,到目前的仅仅约27%左右。棉花消费大幅下降的起因就是12年的高棉价,导致各种人造纤维大举代替了棉花。棉花的好日子,已经不多了。这一轮棉花大涨,下游反映很慢,人造纤维价格不跟,都会给价格高启的棉花未来的消费,埋下隐患。

  尽管看上去,日抛储量不足,但我们五六两个月还是抛出了一百万吨。实际上一百万吨,加上进口,加上今年的现货,对于两个月消费来说还是够用,甚至富裕的。

  但为什么又产生了如此的恐慌?

  这里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企业希望增加库存,应对接下来不确定的供应。二是有很多国储棉花是被贸易商拍去了。在统计上,可能百分之四十的比例,除去一部分是替纺织厂代拍的,棉商买了棉花以后会套保,形成了自己的库存。

  如果这个商业库存比如说是百分之二十,那我们的企业通过抛储,真正拿到棉花的有效供应就是百分之八十。这样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棉花市场的供应量。那就开始显得有点不足了。

 

  棉商收棉利弊共存

  期货火箭般蹿升,现货价格滞后,导致套保的基差极具吸引力,且越来越好。棉商没有不介入的理由。但是市场一直上涨,也就没能给这部分棉花流入市场的机会,这部分棉花就变成了商业库存。我们都知道是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一旦下跌,期货也会跌的幅度大于现货价格,基差改变,不愁这部分棉花不进入市场。所以,棉商参与,也是双刃剑,提供社会融资,更多的售后服务,更主要的是价格也一定会更具竞争力。

  接下来市场如何走,取决于抛储政策,就是政策市,甚至在未来,以抛储为主导的数年里,政策都一定是至关重要的。一切其它的因素都将退之次要。反过来,到时可以看到,我们的政策对国际市场的影响也是不小的。就不信,我们的棉花是80美分,国际市场能涨到90美分。那只能说明我们的棉价低于国际市场,就是那89.4万吨的进口,我们也不需要。短期内,国际市场还不至于那么牛吧。迄今为止,抛储政策就是我们所看到的,所交易的,调整不大。虽然本周保证了每天的3万吨抛储量,但是成交率和成交价,说明需求未得到满足。市场在期待一个量到质的变化,而且期待了很久。诉求版本,内容极其充分,结果呢?实在是超出常人的想象,继续期待。

 

  期棉居高位上行动力不足

  目前棉花的确进入到了一个高价位区域,从原来的9500,到近期的16000,上升了将近70%,但是价格在一定程度上一定会抑制消费,往上走相比过去,肯定没有那么大的动力,但是涨跌接下来不取决于市场上基本面简单的分析,都说了是政策市。政策是否调整和调整的力度决定了未来的市场走势。不做任何调整,市场涨多高不好说,因为供不应求,紧张的库存得不到满足,市场上总有一部分消费是刚性的,不能没有棉花,那么就必须去买这些棉花,必须是价高者得。

 

  行业对政策调整的几点诉求

  政策调整的期望,行业内总结的的诉求有这么几条。

  第一,降低规定的检验比例,提高每天能够上市的数量。

  第二,要把抛储的时间,从八月底延长到九月底或者更长。

  第三,公捡允差外的棉花(与当年检验结果差异大,不一定是差棉花)要拿出来拍卖,从而增加供应数量。

  实际上还有一种诉求,就是要求棉商在短时间内也不能参与拍储。这样的话,有效的拍储机制能够直接和工厂对接起来。

  总结一句话,从大的逻辑和根源上讲,市场到了今天的价格,是涨是跌,不取决于一个简单的基本面分析。接下来的时间内能不能有一个政策上的调整,让更多的棉花供给流入消费市场,这是我们一个看待市场的大逻辑。改变与否,都有可能会超出我们的设想,也不需要任何解释和理由,只希望不要三番五次的“割韭菜”。

  同时,有理由相信,政府方方面面并不是看不到我们现在市场上的各种现象,困难和诉求,他们也在积极的努力找到一些解决的办法,但是政府的行为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政策的改变需要多部门达成共识并由更高部门批复。

 

  美国农业部USDA棉花平衡表并非特别利多

  美国农业部最新发布的全球棉花供需平衡表,我的解读跟市场上有一点区别,我认为这个平衡表并不是特别利多的一个平衡表。比如全球的库存调低了75万吨。可是75万的调低,65万吨来自中国。中国棉花去库存不是市场所预期的吗?中国去库存对市场利多在哪里?

  如果我们今年抛储500万吨,那就是天大的利多了?那我们的日子就太好过了。把全球的消费调高了22万吨。但是其中中国的消费被调高了33万吨。如果把中国刨除在外,全球的消费下降了10万吨。虽然对国内消费增加之前是有信心的,但依照目前如此之贵的棉花,原料失去竞争力,消费怎么增加?换个方式思考,虽然有棉花消费需求,供应端口被限制,想消费也要有棉花吧。我们的棉花是有缺口还是富余,最主要还是取决于政府的政策。那么,报告后美棉为何暴涨,可能更多的原因来自中国和印度的影响。

 

  上下游传导逻辑

  关于上下游传导的逻辑,首先看到的是棉花涨价,然后是棉纱的涨价,最后我们看到的这个棉布和下游是不跟的或滞后吧。原料太贵了,我们纱厂的利润从高利润走到了低利润,到现在的没有利润和亏损。同时原料的高企,使得纱价的成本和价格都变得非常高,这样导致进口的开始。这样我们看到了国内外,都是轰轰烈烈上涨的势头。

  当然如果假设抛储非常给力,接下来,比如每天5万吨供应量,或者说延长拍储时间,那么我们工厂拍储的积极性就会缓和,棉花的价格可能冷却下跌,使得纱价下跌。那么如果,如果抛储能够很给力的话,就会有一个方向的反转,很可能会演变成为棉价和棉纱的不断下跌,甚至会传导到国际棉纱,棉花价格。那时,我们再说增加消费。

  宏观经济层面对棉花的价格是否也有些影响,比如我们的货币宽松等?

  货币供应量,资金对市场的影响我想关心期货的朋友体会都是非常深刻的了,这可不是两三天对盘面的影响,他们整体的进进出出造成了非常大的系统性的风险,且资金量非常巨大,导致市场的波动幅度也是巨大的,有时一天之内就走出了过去一个月,甚至半年的行情,恐怖吧。毫无疑问,事实上棉花再一次成为了明星商品,涨幅更吸引了大家的眼球。

  棉花贸易商的社会库存一般消化周期是多长时间?影响生产库存有多少?多方资金用7%的保证金,就能通过贸易商的传导,锁定100%的货物,导致价差扩大,这个极限在哪里?

  棉商拍储的棉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释放过程,还要从套保说起。在期货快速上涨的过程中,拍储的价格也在上涨,但是幅度远远小于期货,那么形成了期货价格大大高于现货,或者拍储棉价格的基差。基差越大的时候,对于买现货可以出高价,因为有更高的期货价格作为套保,这样就形成了完全的套保。那么因为期货下跌时,速度也要快于现货,那么如果期货下跌,是套保棉花流出的最好时机,他的基差由大变小的过程,就是棉商出货的好时机,没有什么固定的周期。但是今年从拍储以来,棉花和期货价格同步上涨,期货上涨的速度非常快,一直没有好的机会让棉花释放出来,或者卖到市场,而且有钱可赚,在这种情况下,期货涨的越快,棉商买的棉花就越多,因为这个棉花的基差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但是最终是基差一旦回归,不管是期货下跌,还是现货上涨,那么这个现货也就释出来了。之后盘面有可能会发生多踏多的事件,对市场形成贸易商出货和国储抛售的双重压力。

 

  怎么看待印度棉的世界最高价?

  关于印度棉花价格的走势,事实上前低后高,几乎是过去每年发生的事情。因为印度对农产品产业链的支持力度是有限的,金融体系和融资的力度不够,中间企业融资能力比较差,所以说棉花在上市的季节,因为供应量集中上市,常常是全球最低价格的,随着棉花的大量出口,消费,供逐渐应不足。到了后期,他们会发现供应不足然后就会大量进口,形成全世界最高高价格是常有的事。只是今年的涨幅比较大,比较早。

  前两年印度也开始了收储政策,所不同的是采用的是”最低保护价格“,比如低于62美分才启动收储。15年度,由于巴基斯坦和孟加拉遭遇大减产,大量采购印度棉花、印度棉花产生了过度出口,收储几乎是零。印度没进口限制现如今还要从巴基斯坦等国进口。今年印度国内也到了90美分,实际进口也就是80左右。大部分的印度企业比较小,融资能力和进口能力没那么大,时间也等不及。不像国内有配额限制,也不是进口够不够便宜的问题,就是钱和时间的问题,印度这个国家一直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前期很多企业进口了棉花,只是现在到货有一个过程。接下来会有所缓解。另外,印度棉商套保,也如同国内索定了基差,但卖不出来。印度启动进口,增加美棉出口的机会,是导致美棉大涨的直接原因。中国通过进口纱,间接推动了国际市场。其结果,印度棉纱出口价高受阻,工厂出现陆续的关停现象。

  (农产品期货网)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0412.jpg
中央社会工作部召开全
sy.jpg
趣看文物|“纹”见少
sy.jpg
华夏衣冠,跨越千年!
sy1.jpg
2024中国纺联春季联展
sy.jpg
“数”说纺织:2023年
图区.jpg
CTEI祝纺织同仁新春快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