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最新 > 正文 
 
  广安前锋:小技改让轻纺加工业制造变“智”造
2016-07-27
分享至:

  近年来,因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不少企业的发展面临多重困难与挑战。尤其是作为人口密集型产业的纺织行业,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增加等因素,遭遇发展瓶颈,不少未能经受住这场“风浪”的纺织企业甚至就此沉没在茫茫商海中。

  然而,在广安市前锋区轻纺产业园的晓鸿服装有限公司,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公司最近接到80万件的订单,产值3000万元左右。据公司负责人周泽洪介绍,就目前的生产情况来看,今年公司产值将突破2.5亿元,是去年的2倍多。

  如何变“下行压力”为“逆势上扬”?

  7月19日,记者来到前锋区晓鸿服装有限公司一探究竟。打板、剪裁、缝纫……走进晓鸿服装有限公司生产车间,400多名工人正在生产线上忙碌着,铆足了劲赶制订单。与传统服装加工不一样的是,工人每进行完一道工序,直接将手里的衣服裁片挂在头顶上方的衣架上,手指轻按控制钮,衣架便带着裁片自动传输到下一个生产线上,各项工作井然有序。

  “以前,衣服整合工序的流水线全部为人工操作,工人每完成一件衣服的制作,都需要转身去拿半成品继续工作,很费时间。”周泽洪说,现在搬运、记录、统计等流程,都不再是人工操作。

  周泽洪指着工人们头顶上方的“流动衣架”告诉记者,“法宝”就在于该公司引进的智能吊挂系统。它是一套智能化、数字化的服装服饰及家纺类生产流水设备,采用电脑化管理,配合相关技术来代替原有生产中的人工搬运、记录、统计等传统方式,实现了整个生产流程的信息化与高效有序作业。

  “引进智能吊挂系统后,该系统采用单件流水,以吊挂的形式输送衣料与成品。”周泽洪说,在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管理水平的同时,工人生产效率提高了40%。

  而早在3年前,晓鸿服装有限公司的工人们既要忙于生产加工,又要忙于统计、搬运等,整个车间杂乱暂且不说,生产效率也低下,公司效益受到很大影响。

  “那时,工人每月能拿到3000多元的工资就算高的了。”在回乡创业前的周泽洪也曾在外地服装厂做过工人,他深知效率对于一个公司发展的重要性。

  “做服装基本都是计件,只有提高效率,才能提高公司效益。”周泽洪说,进行转型升级,是随着人工成本的增加,新形势下优化生产管理系统、提高生产效率、缓解劳动力匮乏、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需要。

  2013年,晓鸿服装开始第一次技改,对设备进行技术升级,将最原始的电车改为吊挂式生产线。

  接下来,2014年、2015年又分别对吊挂式生产线进行升级。

  “现在,我们公司的工人有的一个月能拿到8000多元的工资,公司效益也得到了成倍的增加。”周泽洪说,对服饰行业而言,有时只需要一个小小的改动,就能够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和不同寻常的效益。目前,该公司15条生产线都使用上了电脑操控的服装智能吊挂系统,轻纺加工业从传统制造逐渐变为“智”造。(广安日报)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0412.jpg
中央社会工作部召开全
sy.jpg
趣看文物|“纹”见少
sy.jpg
华夏衣冠,跨越千年!
sy1.jpg
2024中国纺联春季联展
sy.jpg
“数”说纺织:2023年
图区.jpg
CTEI祝纺织同仁新春快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