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最新 > 正文 
 
  广西“宜州桑蚕茧”将有自己的“身份证”
2018-01-31
分享至:

  新年伊始,为加强对宜州区名特优农产品“宜州桑蚕茧”的保护,立足产业优势,实施品牌带动,提升产品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加特色农产品生产效益,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河池市宜州区启动“宜州桑蚕茧”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工作。

  2018年1月24日,自治区绿色食品办及河池市绿色食品办专家莫丽红、管相全等一行5人到宜州区指导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登记工作,在宜州区农业局召开的宜州区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工作调研座谈会上,自治区绿色食品办专家具体介绍了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工作的具体流程、主要工作做法和有关经费支出等内容,也提供了其他县区的开展相关工作的材料样板,给宜州区指出一条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工作高效快捷“便道”。

  2018年1月25日,河池市宜州区政府副区长梁基武在区政府三楼会议室主持召开宜州区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工作协调会,专门听取农业、质监、工商、财政等单位意见,就申报登记工作进行充分讨论,会议还指定宜州区桑蚕茧丝绸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办公室为“宜州桑蚕茧”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申请人,具体承办“宜州桑蚕茧”农产品地理标志申报工作。

  据了解,宜州区在上世纪70年代就有专门的桑蚕生产服务管理机构,1993年全区桑园总面积达2.3万亩,养蚕6.2万张,鲜茧产量1700吨,养蚕售茧收入2100万元,农民人均养蚕收入46元;到2003年全区桑园总面积10.3万亩,养蚕41.3万张,鲜茧产茧量达1.4万吨,养蚕总收入1.86亿元,蚕农人均养蚕收入372元,自2005年起桑园面积和鲜茧产量排在全国县域第一。2017年全区桑园面积34.67万亩,养蚕148.4万张,鲜茧产量5.8万吨,养蚕售茧收入28.6亿元,产量、产值均再创历史新高;农民人均养蚕收入5035元,养蚕收入占农民总收入一半以上,桑蚕产业成为宜州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

  据专家介绍,做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可有效保护产品品牌、质量特色,提高产品知名度,提高企业效益,提高地方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与一般的名牌产品相比,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蕴涵更多的无形资产,被誉为打开国内外市场的“金钥匙”。地理标志代表着优越品质和良好信誉,具有经济、社会、文化等综合价值,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充分认可和高度重视,就是这一纸特殊的“身份证”,让一堆不起眼的“土渣渣”成了抢手的“金疙瘩”。

(来源:河池市宜州区农业局)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0412.jpg
中央社会工作部召开全
sy.jpg
趣看文物|“纹”见少
sy.jpg
华夏衣冠,跨越千年!
sy1.jpg
2024中国纺联春季联展
sy.jpg
“数”说纺织:2023年
图区.jpg
CTEI祝纺织同仁新春快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