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最新 > 正文 
 
  南充建设中国蚕桑丝绸文化旅游名城的思考与建议
2018-06-22
分享至:

  茧丝绸是我国的“瑰宝”,丝绸是中华文明的象征和典范。四川省南充市在我国丝绸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素有“丝绸之乡”的美称。南充是国家命名的中国西部唯一绸都和中国丝绸源点,全国唯一的丝绸外贸转型升级专业示范基地。是全国4大蚕桑基地、15大丝绸生产出口基地、十三大茧丝优质生产基地。我市已被《成渝经济区规划》定位为轻纺服装城市,在我国茧丝绸行业具有明显的优势。

  近年来,南充市委、市政府抓住国家“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弘扬丝路精神,高度重视茧丝绸业的发展,将其作为重要民生产业、重点出口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倾力扶持。市委六次党代会提出了“南充新未来,成渝第二城”的奋斗目标,大力实施155发展战略,着力培育丝纺服装千亿产业集群,推动了茧丝绸业大发展。

  一是蚕桑基础进一步夯实。2017年,全市桑园面积稳定在60万亩,蚕茧产量1530万公斤,蚕桑综合产值10亿元,生丝类产品产量2100吨,丝织品产量3500万米,丝纺服装销售收入376亿元,同比增长11%。

  二是产业聚集度进一步增强。先后建成南充都京丝纺工业园、嘉陵丝纺服装工业园,国家干茧检验室、国家茧丝质检中心、国家现代丝绸研究中心南充分中心等先后落户南充。拥有国家、省、市技朮中心10个。六合、依格尔、嘉美、富安娜、顺成等已成为全国知名品牌企业,高坪区都京镇被中国丝绸协会授予中国綢都“丝绸第一镇”和“丝绸源点”金字招牌。目前我市初步形成集原料供应、织造、染整、服装加工和产品研发、出口贸易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全市丝纺服装总量和炼印染能力仍处于全省和西南第一,棉纱、坯布及服饰制品居四川第二。南充仍是全国最大的真丝绸面料生产基地。

  三是丝绸文化和品牌建设进一步弘扬。加大丝绸工艺发展和传承力度,先后建成中国丝绸文化主题公园、千年绸都第一坊、中国绸都·南充丝绸精品馆、中国蜀绘文化和中国桑茶文化展示馆、中国绸都丝绸博物馆和正在规划投资100亿元.建设都京丝绸特色小镇和丝绸文化产业园。全市拥有自主品牌22个。其中有中国驰名商标认定3件、中国名牌产品2个,中国髙档丝绸标志认证产品3个、国家原产地保护标志9个、四川省著名商标4件、南充市知名商标10件,四川名牌产品10项。南充尚好桑叶茶在去年李克强总理访问古巴、加拿大时,作为国礼赠送给了两国领导人。

  南充市委在党的六次代表大会中提出:“推动丝纺服装产业集群振兴繁荣,创响中国绸都、丝绸源点,建成中国西部最大的蚕桑综合开发利用基地,丝纺服装产业集散中心和中国蚕桑丝绸文化旅游名城。力争2020年全市丝纺服装产业集群产值突破600亿元”。南充在建设”一基地,一中心和一名城”具有良好的基础和独特的优势。

  一是茧丝绸业历史文化悠久。南充具有4000多年的蚕业历史,素有“巴蜀人文胜地,秦汉丝锦名邦”之美誉。南充丝绸人称“享天宝物华之誉,胜苏杭品质之优”。西汉时期,南充丝绸成为朝廷贡品;唐宋时期,南充“顺庆大绸”饮誉京城,畅销丝绸之路;果州之绫,被日本皇室珍为国宝;公元1915年,南充丝绸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奖;2012年南充丝绸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在80年代中期的鼎盛时期,南充丝产量占全国的8%左右、四川的1/3,绸产量占四川的2/5,出口丝占四川的1/3,出口绸占四川的60%。

  二是茧丝绸业支撑经济发展。茧丝绸产业关联度高、上下游链条长,覆盖三次产业,是农民增收、扶贫攻坚、工业增效、外贸创汇的重要产业。茧丝绸产业是劳动密集型的民生产业,南充从事蚕业的农户达5万户,从事丝绸工业的人员达2万人,从事丝绸科研教学人员1700人,在建设新农村、扩大就业、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茧丝绸产业不断开拓创新,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已向多元化发展,不仅生产蚕茧、生丝、丝织品、服装服饰、床上用品,还开发桑椹醋、桑椹洒、蚕蛾酒、桑叶茶,已向食品保健、建筑装修、家纺、医药、文化旅游等方面发展。

  三是茧丝绸业发展潜力巨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丝绸进百姓家”逐步兴起“蚕丝被”被消费者广泛接受,茧丝绸销量增长,茧丝价格持续上扬,市场看好。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东部地区茧丝绸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对南充茧丝绸业加快产业升级、技术进步是难得发展机遇。近年来,国家商务部、工信部、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科技部对南充丝绸给予了项目和政策支持,南充有4个县列入“东桑西移”工程实施县,支持项目资金1100万元,几年来国家相关部委对南充茧丝绸项目资金支持达6000多万元。

  四是新的战略机遇已然出现。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出访东亚五国,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将提升丝绸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符号的认知度和美誉度,拓展我国茧丝绸产业国际市场发展空间。南充完整的丝纺服装产业链正好吸纳中亚五国丰富的蚕茧、棉花、皮革等原材料,兰渝铁路又进一步拉近了南充与中亚五国合作的距离,这为南充茧丝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重要契机。从国际看,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包括丝绸在内的纺织品服装市场规模仍将继续增长。发达经济体仍是丝绸商品出口的主要市场,新兴经济体购买力提升,有利于扩大国际丝绸消费需求。从国内看,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中高端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纺织品消费结构升级步伐持续加快,丝绸消费市场前景看好。去年国省相继制定出台了茧丝绸十三五规划纲要。这些有利条件给南充丝绸产业带来新的机遇。

  鉴于茧丝绸行业发展的广阔前景和南充茧丝绸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特提出加快建设中国蚕桑丝绸文化旅游名城的的思考和建议。

  一是把南充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之中,做大做強丝绸产业。南充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和丝路源点。省政府在制订“一带一路”战略“251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中,鼓励南充发挥丝绸外向型产业优势,打造区域开放合作示范区。建议国家把南充纳入”一带一路”实施意见规划,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生态绿色发展布局,推动南充丝绸、商贸物流、文化旅游、优势制造业产品走出国门,融入东南亚及南亚经济圈,切实提升南充对外开放交流合作水平。在国家设立“一带一路”专项促进资金中,重点支持南充企业拓展欧州,非州和中亚,西亚等沿线国家市场、开展跨境产业合作、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贸易投资促进平台建设企业。

  二是出台产业发展规划和意见。建议尽快编制《中国西部茧丝绸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实施意见,把四川特别是南充作为中国西部茧丝绸产业发展的重要一极,明确在南充建设“一基地、一中心、一名城”,即建设中国西部最大的蚕桑综合开发利用基地,丝纺服装产业集散中心和中国蚕桑丝绸文化旅游名城,打造中国丝绸旅游文化创意园,丝绸服装科技工业园,丝绸特色产业示范园,高效生态蚕桑综合开发园。并在项目和资金上给予扶持。

  三是加强政策支持。在今年中央1号文件中,正式把蚕桑列入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建议国家把南充蚕桑产业作为国家打造农业蚕桑优势特色产业的重点城市之一,建议制定全国蚕桑产业发展规划,把蚕桑产业作为优势特色产业予以支持。重点支持南充优质蚕茧基地县(市、区)建设,大力推广新型养蚕技术和创新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生产模式,加大综合利用开发力度,提高蚕桑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蚕桑综合效益。同时,大力支持南充大中型丝绸企业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合作,积极引进和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创新品牌和营销模式,不断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四是大力弘扬南充丝绸文化。南充作为中国西部唯一绸都和中国丝绸源点,丝绸文化底蕴深厚。建议深度挖掘西部丝绸文化和南充丝绸历史文化,在南充设立一带一路丝綢文化研究中心和西部丝绸历史文化博物馆。同时,支持南充西部茧丝绸会展经济发展和举办西部茧丝绸文化论坛,进一步扩大西部和南充丝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快茧丝绸人才培训,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将张澜创建的百年四川省蚕丝学校升格为四川茧丝绸大专学院。

  五是支持都京丝綢特色小镇建设。2015年,习总书记对浙江特色小镇作了专题指示;2016年,国家三部委联合出文在全国打造1000个特色小镇;这为都京丝绸文化产业园及特色小镇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去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高坪区积极打造集“产业、小镇、文化、旅游、生态”五位一体丝绸丝绸文化产业名园和特色小镇,再次做响南充丝绸名片,率先扛起振兴丝绸产业的大旗。按照建设目标,用5—10年时间,拟投资100亿元打造出“宜居、宜业、宜休闲、宜观光旅游”的精品园区和特色小镇,建成后,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税收15亿元,提供就业岗位3万个。建议将丝绸文化产业园和丝绸特色小镇建设纳入国家文化产业园重点工程项目,在融资、信贷、贴息等方面多管齐下地给予支持,在土地使用、企业税收、招商引资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力争把都京丝绸特色小镇和文化产业园打造成中国丝绸文化示范特色小镇和国家一带一路丝绸文化宣传教育样板园区。

(来源:南充新闻网)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0412.jpg
中央社会工作部召开全
sy.jpg
趣看文物|“纹”见少
sy.jpg
华夏衣冠,跨越千年!
sy1.jpg
2024中国纺联春季联展
sy.jpg
“数”说纺织:2023年
图区.jpg
CTEI祝纺织同仁新春快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