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最新 > 正文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发布国内口罩供需风险分析及前景展望
2020-02-16
分享至: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国内口罩供需矛盾突出,“口罩难求”成了普遍现象。总体来看,需求迅速上涨背后的存量不足、疫情叠加春节假期带来的开工不足、以及紧急需求与口罩标准下的供应滞后矛盾等因素是造成短期内口罩供应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但随着原材料供应趋向稳定、各省达产率进一步提升,以及国家政策鼓励下的产能扩大、生产线创新等多重举措逐一实施,未来口罩供需将逐步平衡。

  本期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口罩分类及主要的技术指标,二是口罩产销链条简析,三是国内口罩供需风险分析及前景展望。  

 

  

一、口罩分类及主要技术指标 

  口罩是一种卫生用品,指戴在口鼻部位用于过滤进入口鼻的空气,以达到阻挡有害的气体、气味、飞沫进出佩戴者口鼻的用具,以无纺布等制成。一般分为民用口罩、医用口罩、工业防尘口罩三个大类,三者的应用场景、主要特点、执行标准、制作工艺均存在较多不同。目前国内口罩生产以医用口罩为主,产能及产量占比均超过50%。

  现阶段,国内医用口罩作为医疗器械管理,医用口罩产品一般由三层无纺布制成,其中外层为纺粘无纺布,做防水处理,采用防飞沫设计,阻隔体液、血液等液体;中层为熔喷无纺布,采用经过驻极处理的聚丙烯熔喷无纺布,为过滤核心;内层主要使用ES无纺布,起到吸湿作用。

  

二、口罩产销链条简析 

  按照产业链划分,口罩产销一般包括上游原材料生产、中游口罩生产制造、下游口罩销售三个环节。

  上游原材料主要包括聚丙烯纤维、无纺布、鼻梁条、耳挂松紧带等,其中无纺布是口罩生产的主要使用产品,而高熔指聚丙烯纤维是生产无纺布的核心原料。

口罩生产上下游信息 

  从技术工艺来看,普通口罩用无纺布生产需采用熔喷法(Melt Blowing)进行研制,熔喷法属于聚合物挤压法非织造工艺,熔喷法生产的无纺布具有熔喷材料多弯曲通道结构,可有效进行颗粒物过滤,过滤性约为35%,制成的无纺布产品也称熔喷无纺布。

  但医用口罩的生产,需在上述基础上进行驻极处理。医用口罩的过滤机制是布朗扩散、截留、惯性碰撞、重力沉降和静电吸附,前四种是物理因素,是熔喷法生产的无纺布自然具有的特性,但要达到医用口罩的生产标准,需让纤维带上电荷,用静电捕获新冠病毒所在的气溶胶。经过驻极处理后的无纺布,才能在不改变呼吸阻力的前提下,实现95%的过滤性,有效预防病毒,达到医用口罩的标准。经驻极处理的高熔指熔喷无纺布原料一般被称为医用高熔指熔喷无纺布原料。 

三、国内口罩供需风险分析及前景展望 

  (一)短期内,口罩产品尤其是医用口罩仍处于严重紧缺状态 

  自疫情爆发以来,国内各省份口罩产品库存迅速告急,因新冠肺炎疫情仍未得到完全控制,叠加春节假期以及因疫情导致的企业生产难度加大影响,短期内口罩供需难以平衡。同时,部分国家因有相关疫情,也出现了口罩抢购潮,并进而限制了产品出口,导致中国口罩进口渠道被封锁,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国内口罩供应。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表示,由于复工复产工作推进,防护物资的需求急剧增长,口罩仍面临比较大的缺口。

  短期内,口罩供应瓶颈具体如下:

  01 

  疫情爆发造成国内口罩需求迅速上涨 

  现有存量加速消耗  

  口罩生产企业的库存周期约为1-2周,再加上春节假期清理库存影响,口罩存货较为有限。同时,因口罩存在有效期,下游的大型商超及较多医院也不会大量储备口罩产品,较多医院的医用外科口罩库存量仅约一周。此次疫情爆发突然,因防疫需要,不仅是医护人员,老百姓都对口罩有较高的需求,原有存量短期内被大量消耗,口罩出现紧缺。

  02 

  口罩生产受上游原材料供应不足影响 

  短期内产能提升受限   

  湖北省是我国口罩生产用无纺布的主要产区,湖北省仙桃市下辖的彭场镇号称“无纺布之都”,无纺布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0%,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四分之一。受疫情影响,湖北省企业开工困难,仙桃市无纺布生产企业较多生产线因工人不到岗而处于停工状态,对于国内高熔指熔喷无纺布产品供应造成较大压力。此外,2月1日,仙桃市为控制医用口罩生产质量,防控假冒伪劣产品入市,陆续关停了当地所有的民用口罩生产商,整顿时限至2月13日,此项措施导致仙桃市的口罩生产产能下降超过一半。

  与此同时,生产无纺布产品所用的高熔指聚丙烯纤维的生产商,以辽宁、河南、山东省企业为主,受疫情影响道路运输效率降低,而紧急购置的医用物资生产机器也因物流速度缓慢而耽误开工进度,均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口罩相关产品的生产。

  03 

  医用口罩在消毒后需静置7天 

  才可上市使用,供应时间滞后   

  为达到医用口罩的检验检疫标准,根据医用口罩的生产流程,口罩成型后需要生产厂家把口罩放在400mg/L的环氧乙烷(EO)环境中进行消毒,使微生物大分子失去活性,达到杀菌目的。但环氧乙烷是易燃易爆品,且为致癌物,所以口罩在消毒之后需要静置7天用于解析,在EO残留量低于要求值之后,才可包装出厂,供给医护人员使用。在生产量紧缺的前提下,产品上市仍需面临7天的滞后期,短期救急难度加大。

  04 

  医用口罩重点国家进口受限 

  影响国内救急使用   

  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2018年,医用口罩项下中国前十大进口国受本国疫情影响,面临口罩紧缺局面。从下述数据可以看出,我国主要进口国中,大多数国家也发现了确诊病例,并且很多国家都位列确诊病例发现数量TOP10国别中。这些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医用口罩抢购和短缺的现象,迫使本国出台相关物资的限制政策。即使政府未采取相关限制出口措施,在其国内供应紧张的情况下,中国进口也面临着货源紧张或者卖方违约风险,均将加大相关产品进口的难度。

  (二)多重利好因素作用,口罩供需将逐步平衡 

  中期内,随着疫情得到逐步控制,且国家不断发布优惠政策鼓励口罩生产企业迅速投入生产,加之春节假期后的物流配送回归,多重利好因素下,上游原材料及口罩生产企业产能将逐步恢复并扩大。此外,疫情影响下,国内大量口罩产品出口转内销也进一步增加了国内口罩供应量,口罩供需将逐步平衡。 

  01 

  国家推出优惠政策及应急通道 

  大力支持疫情物资生产  

  药品监管部门加快医疗器械应急审批。为开展疫情防控,国家药品监管局要求各省级药品监管部门在加强质量监管的同时,积极启动医疗器械应急审批程序。截至2020年2月7日,省级药监局已按照医疗器械应急审批程序批准医疗器械注册申请88个,其中包括医用防护口罩4个,医用外科口罩17个,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20个,两天内新增审批16个。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统计,截至2月7日,全国共有批准注册证:医用防护口罩63个、医用外科口罩171个、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等364个。 

  国家推出优惠财税政策并承诺兜底采购企业过剩的医疗物资。2月7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国家相关部委表示,除了采取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财税政策、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有关情况外,为了鼓励企业保质保量增加紧缺的重点医疗防护物资的生产,待疫情结束后,如相关产品出现供应过剩,则全部由政府兜底采购收储企业多生产的重点医疗防控物资。 

  多省市以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尽早投入生产。部分省市鼓励企业早日复工生产,纷纷出台对口罩机生产企业的补贴政策,最高可按每台(套)设备售价的50%给予奖励。广东省对买口罩机进行增产的口罩生产企业,最高补贴设备额的80%;对国家和省确定的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以及支持疫情防控工作作用突出的其他卫生防疫、医药产品、医用器材企业的2020年新增贷款部分,当地省财政按照人民银行再贷款利率的50%予以贴息。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率先制定出台全国国家级开发区首个暖企政策,表示企业2月10日前复工生产口罩奖励20万元,租用区属国企经营用房企业,免收1个月房租、减半2个月房租。全国多个省市、地区均已出台相关奖励政策,包括优惠贷款、一次性奖励等等。 

  02 

  原材料供应逐步稳定 

  部分省市口罩生产企业已开工并达产  

  2019年中国聚丙烯产能为5200万吨,2020年中国仅新增的丙烯产能就达到了763万吨/年。根据测算,10万吨聚丙烯纤维即可生产250亿个口罩,生产口罩用的上游聚丙烯纤维原材料充足。随着聚丙烯纤维生产企业逐步复工,物流运送恢复,原材料供应问题得到解决,可保障口罩生产用无纺布的生产。 

  在此情况下,中国的口罩生产链条逐步捋顺,口罩生产大省均在紧急恢复口罩的生产。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截至2月11日,全国口罩生产企业复工率超过76%,产能利用率达到94%,而医用N95口罩的产能利用率高达128%,口罩产量较春节阶段实现大幅提升。 

  山东省口罩企业达产率已达110.84%。据工信部数据,作为防疫应急物资生产重要基地,山东绝大多数相关企业已实现满负荷生产。截至2月6日,全省32家口罩在产企业达产率就已达110.84%、3家防护服在产企业达产率100.72%、2家防护面罩在产企业达产率115%,重点调度的3家消毒酒精在产企业达产率83.07%、3家消毒液在产企业达产率52.25%。据悉,自1月27日至2月4日,山东省累计生产口罩1956万只、防护服73405套、防护面罩13.7万只、护目镜10.63万只、75°酒精1305吨、84消毒液12780吨。 

  上海市口罩生产企业已全部复工。经统计,上海共有口罩及辅料等生产企业17家,现已全部复工。疫情前期,上海每天正常产量约40万-50万只/天,且绝大部分用于出口。1月27日产能恢复到80万只/天,1月28日已经上升到110万只,1月30日全市产量超过140万只,2月4日已超过260万只,已达产,并为满足防疫需要,由出口转为内销。 

  广东省企业复工并推出机器人口罩生产线。截至2月7号,广东129家相关医疗物资企业中已有92家开工,全省37家口罩生产企业已开工35家。在此基础上,广东省内企业为提高省内口罩生产效率,改造推出柔性AI视觉全自动口罩机,并从2月10日起开始利用“机器人口罩生产线”24小时不间断地量产口罩,日产超15万片。 

  针对目前未复产或未满负荷运转的口罩生产企业,国家发改委将提供帮助。国家发展改革委在11号“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将帮助还未复产的口罩企业,解决复产过程中遇到的人员、资金等困难,促进复工。对于还未达到满负荷生产的企业,帮助其恢复产能,支持其实现两班倒、三班倒生产,做到人休息而机器不休息。对于有条件扩大产能的企业,会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予以支持。 

  03 

  部分行业外企业新增口罩生产线 

  缓解内部口罩供应短缺   

  为支持防疫,增加口罩等相关防疫物资生产,部分非行业内企业新增口罩生产线。如工业富联已发布公告表示2月5日新引入的口罩生产线已试产,预计2月底可实现日产200万只口罩的产能计划,优先用于富士康科技集团近百万员工内部生产防疫保障。上汽通用五菱联合供应商通过改建生产线的方式转产口罩,共设置14条口罩生产线,其中4条为N95口罩生产线、10条为一般医用防护口罩生产线,日生产量预计达到170万个以上,将在本月内建成投入使用,主要缓解广西区内医疗物资紧缺的状况。 

  此外,比亚迪、爹地宝贝、中石化、佛慈制药均新增了口罩生产线,新增产能分别达到一次性医用口罩500万只/天、200万只/天、100万只/天、20万只/天。另外,上海护理佳实业、水星家纺、华纺股份、青松股份、三枪内衣、红豆服饰、报喜鸟等上市公司或子公司也表示临时改线转产口罩、医用防护服等业务。 

  以工商注册变更信息为标准,自2020年1月1日至2月7日,全国超过3000家企业经营范围新增了“口罩、防护服、消毒液、测温仪、医疗器械”等业务,进一步增加国内口罩产量,缓解供需矛盾。 

  04 

  出口转内销可进一步增加 

  国内口罩产品供应   

  我国口罩年产量约占全球的50%,是第一大口罩生产国,同时也是第一大口罩出口国。根据工信部数据,我国现有口罩产能约2000多万只/日,叠加近期各项新增产能举措,预计口罩产能在2月底可提高至3500-4000万日/天。达产后,国内口罩供应将有所保障。 

  此外,各省积极推动省内出口口罩转内销工作,将进一步增加国内口罩市场供应。其中,湖北省市场监管局、省药监局联合发文,允许未在境内上市的出口转内销口罩在省内市场销售;广东省相关政府部门也表示,如果出口转内销的口罩符合国外标准,在办好许可附加中文的基础上,可以转内销;深圳市龙岗海关为加速办理货物内销,积极争取“登记放行、厂区直提”后续再补办通关手续的政策,保证防疫物资快速送达一线使用。另外,也有无纺布等上游材料生产企业将拟出口产品转内销售,供应国内口罩生产企业,提高口罩生产量。 

   

    (来源: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资信评估中心)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sy.jpg
华夏衣冠,跨越千年!
sy1.jpg
2024中国纺联春季联展
sy.jpg
“数”说纺织:2023年
图区.jpg
CTEI祝纺织同仁新春快
sy.jpg
2024中国纺织品服装贸
sy.jpg
现代化产业体系取得积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