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流行 > 流行资讯 > 正文 
 
  云南民族风刮到上海 传统服饰咋逆流重生(图)
2016-06-25
分享至:

  

  17日~19日,七彩云南(国际)民族赛装文化节在上海掀起一场云南民族风,103套传统服饰展演,为同时举办的云南民族针织染织刺绣布艺产品展销带来人气,然而几天下来,改良的服饰似乎更受欢迎。面对少数民族传统服饰日渐消退的尴尬局面,有专家认为,作为云南的文化瑰宝,我省应该加大扶持力度保护传承下去,同时还要融入时尚元素走进普通百姓生活。

  现场

  针线世界上演冰与火之歌

  3天的上海之行,让初次带着基诺族传统服饰到“魔都”展销的何桂英有些挫败。49岁的何桂英掌握着织布、刺绣等一套从母亲那里沿袭而来的手艺。展会结束,她的基诺族服饰展位卖了800多块钱,收入连机票都不够。但何桂英对自家产品依旧有信心,她告诉记者,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会场上还达成了两个意向性订单。

  “没想到过来了很多在上海居住的韩国人,带来的朝鲜族娃娃全卖了。”云南百子映福工艺品有限公司经营的是云南民族特色工艺品民族木娃娃,负责人对部分娃娃的脱销也很意外,她说,如果下次再来上海,肯定要多带些朝鲜族娃娃。

  一场展销有冷有热,对此,省文产办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此次少数民族传统服饰展销,“展”的意义大于“销”,只有一次次把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服饰展示出去,才有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困境

  民族传统服饰面临“消退”

  云南民族针织染织刺绣布艺产品展销是此次七彩云南(国际)民族赛装文化节上海系列活动之一,来自全省16个州市、45家民族布艺企业参展,近20个民族的刺绣精品首次集结亮相上海。记者注意到,经过改良,“接地气”又有民族特色的产品更受欢迎。

  文化节中,103套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服饰走上T台,这让上海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教授林家阳倍感震惊。他说,一圈看下来,这些少数民族到处都是火辣辣的,而传统的绣品是非常浑厚的,美丽而不俗艳。不仅云南,全国少数民族服饰都面临着传统的东西在倒退,新的改良产品出不来的尴尬局面。

  “种棉花、纺线织布、做衣服多复杂啊,样式也没那么好看,不如花钱买。”何桂英说,即便在当地,穿传统民族服饰的人越来越少,能染会织的更少,她担心几十年后,基诺族的传统手工艺是不是就要失传了。

  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陈劲松认为,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少数民族群众的观念逐渐被误导了。由于舞台表演的需要,少数民族服装开始向大红大绿转变。原本真正有品位的服饰逐渐被改良、被抛弃。其实在过去,少数民族地区贫困落后,他们没有化学染色剂,多是植物、矿物染制而成,颜色的饱和度不似化学染剂那么高,整体看起来更加和谐,且符合现代人的审美。

  支招

  传统服饰如何逆流重生?

  市场发展的洪流之下,少数民族传统服饰的保护传承工作迫在眉睫。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服饰如何发展?

  云南最有魅力的就是这些传统服饰,而且是不可复制的。现在要做的就是使少数民族群众被误导的观念回归本位,重塑他们对民族文化的信心。——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陈劲松

  要树立起民族自信,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后续的发展中,应该大力保护云南乃至世界上的非遗传承人,只有人才才是创造文化的核心,尤其是文创产品的发展更需要手工艺者的传承和创新。——上海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教授林家阳

  该保护的保护,该开发的开发。各级政府应该加大扶持力度,不仅要保护服饰本身,更要将代代相传的技艺传承下去;同时也要适应市场不断开发,让少数民族元素兼顾实用性开发,并且融入时尚元素打开市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尹家玉

  云南少数民族刺绣产业仍有很大的拓展空间。服饰除了融入民族元素,在设计方面还应该融入年轻人的生活,这样才有发展的希望。——上海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创意推广中心主任陈彪

  (来源: 云南网)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0412.jpg
中央社会工作部召开全
sy.jpg
趣看文物|“纹”见少
sy.jpg
华夏衣冠,跨越千年!
sy1.jpg
2024中国纺联春季联展
sy.jpg
“数”说纺织:2023年
图区.jpg
CTEI祝纺织同仁新春快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