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流行 > 设计师 > 正文 
 
  服装设计师马可 为衣装背后的中国风骨而设计
2016-11-26
分享至:

  崇尚“一生只做一件事情”的马可目前经营着“中国首个原创品牌社会企业”——“无用”成立十年,其一直致力于传统民间手工艺的保护传承与创新。

  在马可看来,无论是为彭丽媛做专人定制的衣服,还是在珠海、贵州与传统匠人为伴研习传统工艺,都只是为了达成一个“21世纪设计师的责任”。她正在以“衣食住行”这些最古老和最必需的事物为载体,呼唤世人关注真正属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人物简介】

  马可 中国本土服装设计师。23岁凭借“秦俑”系列获得第二届中国国际青年兄弟杯服装设计大赛金奖。2007年2月,35岁的马可首次携其创建的“无用”品牌应邀在巴黎时装周上发布作品“土地”。2013年,马可以独立设计师名义与无用团队一起为彭丽媛提供专人定制服装服饰。

  【匠心阐释】

  马可说自己是一个崇尚一生只做一件事的人,她会一直坚守一名服装设计师的初心,具有社会责任与文化立场。她为衣装背后的中国气节和风骨而设计,为“创建一个能向世界传播中国精神价值的民族原创品牌”而努力,二十多年来,初心不改。

  为彭丽媛设计出访服装

  许多人关注马可,都是始于“第一夫人设计师”这一“特殊身份”。

  但马可的员工和无用的追随者并不看重这样的标签。10月29日,在无用空间“寻衣问道”的公益民艺展上,多位参展者在与无用品牌的创始人马可交谈时,都称她为“马可先生”。

  “马老师更像是一个布道者,无用所做的不止是一件衣服,而是为人们提供了另一种生存方式的可能。无用十年,浅看表面是为了找回那些流淌城市、乡村隐秘角落的传统手工艺,更深的一面,则是在调研、保护、传承传统手工艺的同时,去寻回那些我们曾经坚守过数千年的,美好的传统文化、生存伦理。”一位北京无用空间的工作人员这样评价马可。

  展览上,她们和马可一样,布衣、素颜,头发简单束起,在棉麻织物所散发的淡淡的原料气息中,轻言细语为来到无用空间的观展者,讲述每一件古老衣物背后所隐藏着的温暖、情谊,仿佛穿越时空而来。

  对于“为第一夫人设计出访服装”这一经历,马可从来不会主动提及。2013年初,她亲自操刀设计并带领无用团队为彭丽媛制作出访服装,她相信“第一夫人”所具备的影响力会带动更多的国人建立起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发现中国原创之美、欣赏朴素简洁之美,继而走向“自求简朴的生活”。

  “服装设计风格背后其实是价值观。”她说,“我是一个崇尚一生只做一件事的人,我会一直坚守一名服装设计师的初心,在我心目中设计师这一身份,应该是具有社会责任与文化立场的。我希望能够通过无用品牌的手作衣服传达一种价值观,去形成一种追问 到底什么才是有价值的人生与生活? 。”

  马可称自己这辈子最想做到的是“做一个能够承载中国价值观,并能够向世界传递中国精神的原创品牌”。

  从“例外”到“无用”

  1992年自苏州丝绸工业学院毕业后,马可曾经任职于广州某服装企业。在她看来,这三年企业化的历练对她来讲“不啻为一种磨砺”。

  “企业把追求利益最大化作为首要目标,它并不会关注这件衣服能够表达出什么?也不会关注这件衣服对穿衣服的人好不好穿、适不适合中国人穿?更不会在乎生产这件衣服对自然、对环境的影响。这和我的理想基本上是完全相悖的。”

  失望之下,文静内敛的马可做起了老板。1996年她与前夫毛继鸿一起创立了“例外”品牌。

  “例外是我实践东方美的平台,西方世界对于女性美的定义和我眼中的东方美有着极大的不同。我眼中的东方美是含蓄而内敛的,不追求一览无余的性感,我眼中的女性美就是自信、真实而独立的女人,不是T台上那些毫无二致,被精心包装过的商品。”

  在回忆自己身为“设计师”的二十年时,马可把它们分为了“例外十年”与“无用十年”两个阶段。

  “例外十年”里,马可可以说是获得了通常意义上的“成功”。作为设计师品牌,“例外”诠释了独特东方美,展现出与当时市场时装不同的设计感,成为了当时不少追求自由、个性独立的知识女性的衣装首选。

  2006年,正当例外品牌在中国市场全面铺开之际,马可却选择了安静离去。“她其实挺反市场的,我要做大,她要做小,她要做精。”毛继鸿2014年在接受《人物》杂志的采访中透露了他对于马可离去的看法与评价。

  离开“例外”后的那段时间,有很多人好奇马可到底要什么?

  答案是,她想做一个真正的“原创设计师品牌”。在她看来,设计师不应该再是一味地只为展示个性,创造短时间的流行的消费促进者,一个合格的设计师,不仅是属于企业的,更应该是属于社会的,应该首先承担对社会的责任。而这社会的责任,之于未来是要保护生态,不做短命产品和一次性产品;之于现在,是要体现在本职上,这也是“一个设计师的道德”,就是要不做过度的设计,不企图引发更多的盲目消费;而针对于过去,是要做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最好的传承,不应该是出现在博物馆,而应该是贯穿在我们的生活中,比如说我们的衣食住行里,能够把传统文化中精髓的部分融合在设计中、产品里,能够引发穿着者对于精神世界的挖掘和思考,这才是我心目中的设计的立场。”马可表示。

  几个月之后的巴黎时装周,她的“无用”首次发布会震惊了国际时尚界。

  2007年2月,“无用之土地”作为巴黎时装周开幕当晚的主打秀登场。模特身着“泥土”妆,站在灯箱展台上做静态表演,观众可以走进场地,在表演者之间穿行观看。贾樟柯的纪录片《无用》以这次巴黎之行为主要拍摄内容,获得2007年威尼斯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

  去山村探寻传统手工艺

  做“无用”前八年的时间,马可基本上是“人间消失”了的。

  她隐匿在中国许多边远山村,探寻几乎消失的传统手工艺。看民间手艺人绣花,她可以不知疲倦一蹲几个小时,然后自己拿着学。

  “老一辈手工艺人敬天、惜物、爱人。他们依时而动,取材自然、磨炼技艺,做出有温度和情感的东西。所有创作皆发自物件最本真的属性——承载生活。这是他们的生活,也是他们的人生哲学。”

  村里人问马可:不在大城市待着,来这里做什么?这些东西都没人用了,没用啦!

  听到这样的话,马可无奈又伤感,因为她觉得很多被抛弃的无用之物,反而有人类最珍贵的情感记忆。

  带着这份希冀与对未来的美好想象,马可“又创牌了”,就是现在的“无用”。

  马可将无用品牌定义为“原创社会企业品牌”,并不是纯商品品牌,无用的核心业务是“文化创意”,致力于传统民间手工艺的保护传承与创新,而通过无用出品销售所获得的资金全部用于民间手工艺的传承,扶持现有的手工艺人的生活,以及无用生活空间的日常运作。

  不过,无用衣服市价其实“挺奢侈”,一件式样简洁的中式大襟上衣,要六七千,定价基本与国外的奢侈品持平。这一方面出于纯手工制作的高昂成本,一方面也可以说出自马可对手作价值的坚持。

  “在大量工业化衣服出产的今天,马可却坚持去做手工衣服,此时马可的无用,已经超出了传统意义上服装的定义,开始直接承载了精神价值,而这时的我不得不认同,无用的衣服其实是非常有价值的。”贾樟柯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评价马可的无用。

  衣以载道,传承传统

  “经过了八年时间的潜沉和积淀,无用终于在北京创建了全国首家无用生活空间。这里就是我与大家分享我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的场所。”

  2014年9月开幕的无用生活空间坐落于北京老城区美术馆后街的一个拐角处。每半年都会推出一期以传承传统文化、民间传统手工艺为主题的公益性展览。

  10月29日,名为“寻衣问道——找寻最有故事的手作衣裳”的公益展览在无用生活空间开幕,展出的是五十多件自全国各地征集而来,有着或是温暖、或是曲折故事的手作衣裳。马可细心地在每一件衣服的一旁,都悬挂了一支录音笔,而每一支录音笔里面,都有着轻柔甜美的声音,讲述着专属于这件衣服的时光故事。

  马可坦言,自己是一个酷爱安静的人,“不喜欢参加公众活动,不喜欢接受媒体采访”,最喜欢待在珠海的工作室里面,和无用手艺人们一起劳作和生活,七只品种各异的狗狗已经陪伴她多年。

  近两年,无用品牌代言人兼手工艺主题展览策展人的身份又迫使她要时不时地出现在公众的面前,为了让无用这个品牌的精神理念能够被更多人所发现和认知、唤起更多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回归中国精神,面对公众会面带羞涩的马可,却在“寻衣问道”活动开幕式接受近五百名观众的注视和聆听。

  在马可看来,想要还原传统文化的本怀,就需要颠覆习惯性的思维。而做无用,就像是拿她最擅长的“衣服”,做一场帮助人们恢复对祖先的记忆的实验,去尝试重新唤起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

  “我想通过无用的手作,提醒大家重返人性中最本质的东西,去寻找生活中的感动,去体味周边的温暖,去关注爱、责任、奉献、道德、良知这些本该在我们生活中被经常提及的东西,去挖掘无论科技与经济发展到何种程度,我们内心深处最为深切渴望的永恒不变的东西……”马可希望无用能够达成“衣以载道”,能够影响、带动周边人重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学习、再认知。

  时尚顾问马丁·勒何波尔(Marine Leherpeur)认为,中国人现在的消费观太过疯狂,就像法国的昨天,而马可做“无用”,更像是在做道德项目,为这个国家输入她自己认为是正能量的价值观。在她看来,无用“不会明天就改变中国,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看到”。

  【同题问答】

  1、你的理想是什么?目前实现得怎么样了?

  答:我唯一的理想就是把无用这个品牌做好。自大学时代学习服装设计以来,我就一直梦想着做一个能够立足于世界,真正代表中国精神的民族原创品牌。后来我的职业生涯也是一直围绕着这个理想去推进的,从来没有改变过。

  目前的无用离我的理想差距还很大,2014年在北京开了第一家无用空间只是我们迈出的第一步,未来我们还会陆续在中国和海外的城市去做一些扩展,走向全国、走出国门是必须必要的。

  2、你会不会担心,这个目标难以达成?

  答:担心太多的人就不会行动了。我是一个享受过程的人。做无用的过程就像是种树,我们很开心的种下了一棵苹果树,每一刻都是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不会天天着急这棵树为什么还没有结苹果。

  3、在你的生命里面,有哪些东西是你一直坚守的?

  答:我一直在为“创建一个能向世界传播中国精神价值的民族原创品牌”而努力,二十多年来,初心不改。

  4、你最看重朋友什么样的特点?

  答:真实。

  5、你的座右铭是什么?

  答:有很多,比如说“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还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祖先留给我们太多的智慧财富,总是能带给我深刻的启示。

  6、你最希望拥有哪种才华?

  答:我希望能够拥有必须经过磨砺与奋斗才能够拥有的“才华”。或者说,经历了生活的磨砺与长期的奋斗仍旧能够热情不减当年,这本身就是一种最大的“才华”。

  (新京报)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sy.jpg
趣看文物|“纹”见少
sy.jpg
华夏衣冠,跨越千年!
sy1.jpg
2024中国纺联春季联展
sy.jpg
“数”说纺织:2023年
图区.jpg
CTEI祝纺织同仁新春快
sy.jpg
2024中国纺织品服装贸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