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发言

 

张延恺

张小济是我们对外经济研究的资深专家,下面有请他给我们介绍“国际化布局  构建纺织业新竞争优势”这么一个报告,我们大家热烈欢迎。


(国际化布局构建纺织业新竞争优势 ——张小济 全国政协委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

 

张小济

尊敬的王会长,很高兴能参加今天的活动,我的题目是“构建纺织业新的竞争优势”。

讲这个事情,我想纺织业,我们老想把这个脉络理得清楚一些,纺织服装业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行业?

我们讲到投资,投资后面跟得就是产业转移,历史上产业的转移,由于传统纺织工业进入的门槛比较低,资金技术的门槛比较低,那么又是劳动密集型的,所以在国家和地区之间,比较优势转移的,相对是比较容易的。

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在70年代,发达国家就搞了多种协定,就是怕纺织工业的这种跨国产业转移,对他们本国的纺织业构成过度的竞争压力,影响他们就业,采取了这么一种方式。

乌拉圭谈判最大的成果之一,就是把这个协定取消,又重新回归到一种不受这种配额,这种贸易壁垒干预这样的一个市场。那么我们国家按理来说,是最大的受益者,全球的纺织服装业我们是三分之一的市场。

说个大数,在我们手里,因为没有这个协定了,它相对于是自由竞争的产业,问题就来了,前一段是纺织业产业向我们转移,订单向我们转移,那么未来随着市场的发展,随着比较优势的变化,我们现在又面临的竞争也开始出现一些。包括我们说“走出去”。

“走出去”什么意思,实际上也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产业向外转移,那么我们的企业,我觉得在讲投资的时候,我们是把大事看清楚,我们不能再守着订单过日子,现在可以说还没有到订单大量流失的时候,但是有一部分开始流失,我们现在订单上还是最大的,所以我说叫坐山虎,你守是守不住的。从大事上来看,产业的逐步转移,梯度转移这个是不可避免的趋势,所以我们企业要敢于做惊险的一跳,从国内到国外是一跳,从制造业向流通领域转移那也是惊险的一跳,所以对很多企业是面临着这样一个考验。

我想从贸易的角度看看这些数字,大家手里都有课件,可以看见全球贸易的格局从05年以后有很大的变化,我们国家是最大的受益者。

从纺织品,我们把纺织品服装,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数据是分开的,从纺织品出口的份额来看,我们是增长非常快的,除了欧盟之外,其他国家的市场份额有变化,但是不如我们这么明显,可以说我们是最大的受益者。当然我们的一些竞争对手,一些发展中国家,他们潜在的优势也有一定程度的发挥,那么总的来讲,从绝对额来讲,纺织品服装贸易是增长的,但是占全球货物贸易的比重,还是在缓慢的下降,现在已经是不到4%,这也是一个大势所趋吧,因为其他的产品,从贸易的价值量,比如说定性设备,他的价值量是非常大的。全球制造以后,就显得在贸易额里头,再加上供应链比较长,所以在国与国之间的供应链比较长,所以他会把贸易量加上去,所以纺织的贸易量相对来说是下降的。那么服装的出口市场份额的变化跟纺织业也是差不多。我们在2011年市场份额基本扩大了三倍,这是讲的总趋势。

那么全球纺织贸易和其他有不太一样的,就是需求和供给是高度集中的行业,80%的进口集中在发达国家,它的进口市场是非常集中的,而出口也是相对集中,那么亚洲就占了全球的57%,所以供求两方面,看的很清楚,集中度非常高。再有一些国家纺织业的出口,对他们整个贸易来说至关重要,像孟加拉超过8%,柬埔寨超过50%

纺织品和服装不同,纺织品有的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实际上这些年,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80年代我们到纺织行业去看,纱厂女工是很多,现在我们到纺织企业看,耳目一新,看不见什么人,也就是说企业在许多产品上,资本技术密集程度是相当高的。如果细分的话,有些行业,我想比咱们说的高新技术产品、IT产品的资本密集型程度不差到哪去。

我们做统计分析的时候,发现这两个行业,其实要把纺织拆成纺织和服装,那么具体到纺织这个行业的话,资本密集程度是很高的。

我们也去调查过一些企业,他们拿出的产品给我们看,很好的产品,技术含量,里面采用的什么高分子、新材料,技术都是非常前沿的。

所以对这个行业,我觉得可能要有观念上的转变,当然在座的都是业内人士,对这个是比较了解的,当然这个跟投资是有很大关系,要把这个分清楚。

我们纺织产品既是消费品,又是服装的原料,所以在投资的时候我们也考虑到这种特殊性,那么我们现在面临的主要竞争是什么?

大家都觉得好像现在是被逼的,我们必须要走了,说压力来自哪里?

当年我们2005年多种行为协定要取消的时候,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他们做过一个分析,就认为大量的订单会向中国市场转移,而且是做了基于企业调查。

那么其中企业给的回应,并不是说中国在成本上有绝对的优势,而是说中国最大的竞争力来自于他的市场规模。我们现在能在全球市场上拿到三分之一的市场,除了我们劳动力充裕,我们讲成本的竞争优势,我觉得更多的是我们这些年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大力的推动下,也是企业顺应市场的趋势,搞的产业集群,还有供应链,这个使我们国家的竞争优势就更加显著。

    现在大家看到确实国内成本增加比较快,那么企业表现如何呢?我们在沿海地区很多生产地方也做了调查,当地的政府给我们讲,主要是一些中小企业,过度依赖成本的企业,又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更新设备,没有什么品牌的这样一些企业是扛不住,当地政府也认为这样的企业,你连市场价格,汇率调整5%都承受不了,这个企业即便政府帮你度过难关,你过了今天这一关,你可能也过不了明天那一关,可能一部分中小企业被淘汰也是难免的。

另外大家讲到来自需求方面的竞争,除了经济不好以外,还有一个问题,我们这些产品在发达国家的市场上,传统产品也相对是饱和了,我们还想希望这些传统产品市场能够再有什么大的发展,这个恐怕也不现实。所以从统计数字上我们看到有一些曲线,我们增长率上去以后,就从最近这一两年,两三年,这个曲线从比较陡的往上爬升开始走平了,还没有下来,市场份额还没有减少,只不过看到已经在上面横着走了,所以对我们的压力还是明显的。

世界贸易组织他有个题目,咱们做全球制造的这么一个题目,各国都在参与,他们的数字做了一个轻纺工业,不光包括纺织服装了,也包括其他一些轻工业,比较优势做了分析。可以看出来,我们中国在这方面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但是其他国家,像柬埔寨、越南在这方面的轻纺工业方面的优势高于我们,当然大家对这个数值也是仅供一个参考,并不是绝对的竞争优势比我们强,而是从他自己角度来讲,跟其他行业来比,或者说他跟其他国家对这个行业的依赖程度来讲,他是比我们更高。当然看到后面,像印度、印尼、泰国这些,包括欧洲一些国家,纺织品工业的显现优势还是存在的。

第三个问题,讲到境外投资的选择,面临这么样一个情况,我们到底应该往哪里去,到海外去投资的目的是追求什么吧。我想和其他行业向海外走基本上是差不多的。

一,成本追求型。希望到低成本的国家投资建厂,提高自己的接单能力,利用自己的接单能力和管理能力到那里建厂。这是一种做法。

二,技术追求型。这种在细分市场上,从前的这些合作伙伴,发包商或者供应商,因为我们很多是接单生产,贴牌生产,我们上游或者下游,就是替我们卖产品的,或者是给我们下订单的,或者向我们提供技术和原材料这样一些企业吧。对他们进行并购,那么通过建立研发机构,利用海外优质的人力资源。

大家老说我们缺品牌,技术方面、开发方面不够,如果我们仅仅立足于国内,因为我的产品如果是在海外,我仅仅在国内做是不好的,最好是到海外利用他们的资源,因为纺织品的里面文化含量太大了,你要适应当地的消费者,在国内的设计确实是不行。

三,市场追求型。开拓发展中国家的新市场,建立销售渠道,加工生产能力,收购品牌等等。刚才陈部长也讲了,现在新兴经济确实它本身的市场需求也很大,刚才中国东盟秘书长也谈到这个问题。实际上很多国家对这个方面的需求,市场也在形成,我们眼光不要老盯着发达国家市场,还要关注新兴国家市场。

我们最近到发展中国家去看,一个是本身市场有需求,另外他们发展自己工业的时候,纺织服装也是相对对他们来说比较容易的产业,门槛相对比较低,所以他们也很希望中国的企业去投资,帮助他们发展企业。

最后一种,资产寻求型,收购海外的优质资产。这个就情况比较多,我们也接触到这样一些企业,比如说在欧洲,在一些发达国家长期做服装业的一些家族企业,由于新老更替,年轻人不太愿意接父辈的班,所以这些企业也希望有人能够接过去,他们唯一的希望,我想可能不光是为了钱,更多的是希望事业能够继续下去,所以像这样的一些优质资产,其实也是我们企业应该考虑的。

    有一个资料,我们现在在制造业操作工的工资和孟加拉、柬埔寨这些大概差多少,我有一个数字,我觉得还是大家有参考价值的,比如说上海的操作工每个月是439美金,大家可以看到这个数字,实际上这个成本还是差的很多,这是供一个参考,这是越来越明显,前几年还不是很明显。

我们是全球最大的生产国,也是最大的出口国。但是在国际市场上,在品牌营销网络还控制在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手里。所以我们“走出去”,不但是一种被动的做法,而是应该看作一种主动的做法。

我们实际上是把这个产业维持下去,继续发展,很关键的就是企业能“走出去”,从被动的接单,到走出去打市场。真正能做到出去这一步,我们还有20年、30年,没有问题。如果我们这一步走不出去的话,就会一点点被人家吃掉,市场一点点失去。

一些先行的企业,看到海外的低成本,而且在海外的投资建厂也尝到一些甜头,也不是今天才走的,已经很多年了,有些企业早就出去了,但是我觉得相比品牌、营销这些来讲,你换一个低成本的地方,如果这些没有解决,还是原来的订单,你只不过是把企业的生命周期稍微延长了,问题还是没有解决。这个思路企业是一种选择,我想是不是还有更好的选择。

并购品牌营销在这个领域投资,我觉得价值更大。

当然最具价值的我觉得是培养一批中国的国际纺织人。我们是全球最大的生产国,最大的出口国,但是我们在人力资源问题上,特别讲到国际经营能力这方面,我们是个弱国,谈到“走出去”,恐怕很多企业头疼的就是人的问题,过去我们说外语人才是问题,现在这个不是问题。你要到那去会营销,去组织他们一起来研讨、创新,这种复合型的人才是太缺了。我觉得在一些企业里头看到了希望,我们清华北大,包括海外留学归来的,到我们一些技术水平比较高的纺织企业里去实现他们的梦想,在那里他们觉得有作为,那么通过这样的一批企业,吸引全球的优质人才,才能构建我们纺织服装工业继续向前走,走得更好。

 

谢谢大家!


 

张延恺

接下来我们有请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巡视员贺燕丽司长给我们做关于“纺织工业海外投资的思路、政策与建议”的讲话,大家欢迎。

(纺织工业海外投资的思路、政策与建议——贺燕丽 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 巡视员)

 

贺燕丽

尊敬的王会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

    首先非常高兴能够参加我们纺织工业“走出去”的这样一个经验交流会,而且我觉得这个会开得非常及时,也非常地必要,我代表国家发改委产业司对会议的召开也表示衷心的祝贺。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要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要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的经营能力,那么我们现在的对外投资的现状是个什么情况呢,我想先说说这一点。

近年来,我国非金融类对外投资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2012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41个国家和地区的4425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非金融类投资772.2亿美元,约占当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总量1.3万亿美元的6%。这种发展的幅度和02年相比,外商在国内的直接投资增长的幅度,从目前国内来看,是在逐步地下降,而海外投资是呈一个逐步快速上升的一个势头。

通过各种类型的境外投资,一是缓解了能源、矿产资源的瓶颈,弥补了国内重要资源的不足。

二是提升了国内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不少企业通过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或者收购境外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企业的股权或资产。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了国际先进技术,有效支持了国内的技术进步。例如武钢,2.6亿欧元收购了克虏伯拼焊项目,全球的领先行列。

三是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四是促进了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的提高。

在全球大背景下,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水平对企业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影响,比如离我们比较近的轻工业的上海光明集团,他们原来是生产乳品的,现在上海光明集团从09年开始了相继的并购工作,目前已经并购了澳大利亚的一糖业公司60%的股权,这些主要是从资源角度来考虑,也是跟他们的业务密切相关的;并购了新西兰第二大乳品企业51%的股权,成为食品行业最大的一宗海外收购。到2012年跨国指数达到了10.7%,据2012100大跨国公司第60位。

五是密切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经济交往,在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当前中国境外投资所处的国际环境,既面临着重要机遇,也存在着诸多挑战,像刚才上面的领导和同志们所讲的,我们感觉机遇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一,世界经济在遭遇严重危机后缓慢复苏,许多国家政府为拉动经济复苏,欢迎中国企业在内的各国投资。

二,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范围内许多优质企业经营出现困难,对外转让股权和引入战略投资者的意愿明确加强。

三,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大幅提高,许多国家重视与中国开展多领域的合作,但是在全球布局的过程当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诸多的挑战。

比如说,一是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境外所在的经济大环境不够理想。二是保护主义有抬头趋势。三是中国境外投资的许多项目分布在亚洲、非洲、拉美等发展中国家,一些国家的政策稳定性较差,生活条件不佳,基础设施薄弱,安全等风险很高。四是外国文化的环境和风俗习惯和中国相比有差异,与当地关系处理的难度也比较大,我们本身也存在着境外投资法规,不慎健全,国内企业实力不够强等等问题。这是谈的第一个方面。

    第二,谈谈纺织工业境外投资的一些想法。

一是,要统筹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建立跨国产业链,进行全球化的纺织工业布局。

我国的耕地、石油资源十分有限,因此纺织工业的发展视野就不可能只局限在国内,要在全球经济中打造产业链条。近几年我国棉花产量基本徘徊在700万吨左右,受耕地资源制约等影响,国内面积出现萎缩的趋势,每年进口数百万吨棉花。我国涤纶行业,也就是化纤工业大头的原料来自原油,占原油的比重还是挺高的,而我国原油的对外依存度高达57%,直逼60%。因此这些资源国际依存度比较高的行业应积极探索跨国产业链的建设,这个就讲到资源的这种需求性。

二是,转移国内部分过剩产能。

化解产能过剩是当今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这个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十八大里面都很明确。而且从目前来看,我们几乎所有的制造业都存在着产能过剩的情况,还不仅仅是经济工作会议所点出的那五六个行业。

近些年来,国内产能过剩问题日益凸显,通过境外投资转移部分过剩产能,既可以发挥我国纺织工业的比较优势,提高国内纺织企业的经济效应,又可以大幅减少国际贸易摩擦。例如,我国的棉纺和涤纶,占全球总产量的70%多,所以我们觉得我们国家目前的纤维加工量已经严重大于实际需求,在我们国家本土上进行加工,加工量已经大于国内的内需和实际的需求,包括一些出口。所以如果大家都在这儿挤着,好的企业他也不可能很好的成长,所以必须按照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总体方向,积极输出一部分过剩的产能,使我国纺织工业能够保持可持续发展,向高端化发展,形成一个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进一步提出纺织工业的水平,培育跨国公司。

实际上我看我们不少纺织企业不比光明差,我们很多纺织集团还是非常强的,所以也需要根据各种生产要素来考虑下一段的发展方向。通过对外投资,技术合作,引资引制进一步提高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着力培育一批产业链高端,全球配制资源的跨国企业集团,进一步提高我国纺织工业的国际竞争力,由大向强买进。在这一点上,纺织工业已经发展到了新的阶段。

四,要用好多双边的自由贸易协定和投资保护协定。

现在中国已经累计130多个投资贸易协定和90多个避免双重征税的协议,可以发挥这些协定和协议的作用,来促进海外投资的有效实施,其他的像一些比如集群式的“走出去”,另外加强对我们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这些不再一一说了。

    第三,谈一下相关的政策措施,从国家层面上来讲,“走出去”的政策措施。

一是加强宏观指导和导向引导。

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关于加快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指导意见》,同时我委发布了《十二五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规划》,同期国家发改委联合外交部等12个部门制定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开展境外投资的实施意见》。这个实施意见,是我国首次制定和发布鼓励民营企业开展境外投资的意见,鼓励国内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价值链的整合,指导企业加强境外投资风险的防控,规范企业的境外经营行为,所以这方面作为纺织行业来讲,刚才说的,我觉得非常好。首先把我这个大的方向、规划,王会长,陈部长都讲到了这个问题,大的方向先弄清楚,为下一步的实施更好的做准备。

二是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信息支持。

近年来,发改委与有关部门开展了和发改委下属的行业协会整理发布了各种类型的国别信息和指南,举办了投资论坛和研讨会。我们也鼓励支持像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等国内的协会,商会发挥促进作用,这方面的作用确实也做了相当多的工作,所以今后我们也努力的搭建好境外投资的信息服务平台,为国内各类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持和服务。将来在政策上,比如咱们协会、商会组织相关方面政策有关的情况了解,或者是解读吧,我们可以积极地提供这方面有关的信息。

三是为走出去提供金融等支持政策。

发改委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建立了境外投资信贷机制,进出口银行根据国家境外投资发展规划,在每年的出口信贷计划中安排了一定规模的信贷资金,简称境外投资专项贷款,用于支持国家鼓励的境外投资的重点项目。境外投资专项贷款享受进出口银行出口信贷的优惠利率。

此外,也加强了与工行、中行等国有商业银行的沟通协调,鼓励他们及其境外分支机构通过多种形式对他们进行加大支持力度。

另外,我委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共同建立了境外投资重点项目风险保障机制,向国家鼓励的境外投资重点项目提供投资咨询,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及投资保险等境外投资风险保障业务,并将具体项目情况给予一定的费率优惠。

四是简化企业走出去的审批流程。

为适应境外的新形势,2011年国务院批准,发改委将中方投资额3万亿美元投资以下的资源开发类,1亿美元以下的非资源开发类核算,全部下放到省级部门,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对境外投资项目最大幅度的放权。

目前,我委已启动修订境外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努力为我国企业开展并购、新建项目等投资创造公平、规范、透明可预见的政策环境。

去年我们选取了江苏、北京、上海等省市开展了核准工作的试点工作,在减少限额以上境外投资项目申报环节,简化地方企业,大型境外投资项目,登记程序,全面实行地方企业,核准便利化等方面,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进一步简化管理城区的措施。这些工作进行试点总结以后将在全国进行推广。

最后,我相信坚持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企业的主体作用和比较优势,一定能使我国已经有很强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的纺织工业,在对外投资方面,持续健康发展,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促进世界经济的繁荣,发挥积极地作用。

 

谢谢大家!

 

张延恺:

下面有请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副秘书长金玫给我们作发言。


(纺织业国际化发展的金融支持——金玫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 副秘书长)

 

金玫:

各位领导,各位与会代表,大家上午好!根据会议的安排,我今天主要给大家介绍一下,人民币跨境使用的一些政策及其政策的一些进展,那么我相信这些政策应该是有助于我们的企业“走出去”的。

    我今天主要讲四个方面的内容,一跨境人民币业务的政策框架。二业务开展的情况。三如何用好现有政策。最后,再讲讲当前的形势与展望。

    人民银行是在20097月份,也就是说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根据市场的需求来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计算试点工作的。现在是2013年的6月份了,到现在为止,应该说已经整整推进了3个年头了。从这三年来看,我们跨境人民币业务进展是非常迅速的,我们的政策框架也是不断完善的,到现在为止分为四个方面,贸易,投资,融资,还有一些创新的试点,还有一些配套的政策。

    跨境人民币业务应该说是一个新的业务,那么在政策设计之初设计了三个指导思想。一,采用市场化的管理方式,而不是计划管理的方式。二,外汇能做的,人民币也是能做的。三,先进行贸易结算,然后进行人民币直接的投资和金融的投资。

下面我们看一下贸易方面的一些政策。

贸易方面,从现在来看,不再有企业试点名单的限制,也不再有境内地域的限制,也不再有境外地域的限制。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可以跟200多个国家,用人民币进行结算。我想提一下出口企业的负面清单的制度。这个也叫重点监管企业的名单管理,我们对人民币计算没有任何限制了,重点监管企业就指偷税漏税严重违法违规的企业,他们也可以来做的,但是会处于我们严密的监管之下。

    在投资方面,投资方面现在可以做的,人民币直接投资,我们也叫人民币的ODI,外商投资企业也可以用人民币到中国进行投资,我们叫人民币的FDI,如果你在境外有人民币资金,你也可以到境内投资中国的债券市场,也可以通过RQFII投资我们的证券市场。

    下面看一下跨境融资的一些政策。

这个是我们企业家非常关心的。

首先就是贸易融资,现在也是可以用人民币提供贸易融资了,而且贸易融资的金融它是以贸易合同金额为限的,不纳入现行外债管理的。

二,项目融资。境内银行可为境内机构在境外投资的项目和企业发放人民币贷款。

三,境外的贷款。就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可以从他境外的银行、股东、关联公司借入人民币,当然是要在本外币合计的投注差范围之内。

下面介绍一下创新的试点。

三个试点是非常有意思的,也是大家非常感兴趣的,一个是去年的9月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试点了人民币资金池境外放宽业务,允许企业以资产池在一定额度内向境外企业发放人民币贷款。二、在200912月,大家都知道前海,在《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细则当中,在前海试点深港双向跨境人民币贷款工作。

另外,还有一些配套的政策。

首先是清算渠道方面的。目前有五个方面的清算渠道。一个是代理行,一个是结算行,一个是清算行,还有NRA,就是非居民账户,另外还有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

第二方面,是对非国际储备货币直接挂牌交易,这些货币可以在我们银行间外汇市场上进行直接交易,形成直接的汇率,而不是通过美元进行套算。

第三,货币的合作。到目前为止,我们中国人民银行已经跟20个国家或地区的中央银行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

第四方面,支持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设和发展。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现在跟哪些货币可以进行直接交易。这些都是非国际储备货币,包括了韩元,哈萨克斯坦等等。

    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设方面,大家都知道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非常迅速,另外在香港市场上面有很多人民币的产品,你在香港可以进行人民币的融资,也可以在香港进行人民币一些产品的投资,除了香港之外,现在我们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比较快的还有新加坡、伦敦、东京、台湾等等。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跨境人民币业务在最近的一些开展情况。今年15月份,全国累计办理跨境人民币业务结算有1.7万亿元,同比增长了81%,是增长非常快的。那么在贸易货物结算的金额占了同期海关货物进出口总额的11%,比2012年上升了2.6个百分点。

    大家看一下,这个图也非常有意思,这是我们人民币跨境收付量境外国别分布的情况,排在第一位是香港,占了58%。第二是新加坡,占了9.2%。第三是台湾。

    在投融资方面,今年15月份,人民币ODI结算金额也接近了150亿元,FDI的结算金额超过了120亿元,截止到今年5月末的时候,境外项目人民币融资以批贷项目超过了1000亿元,项目贷款余额是424亿元。

    如何用好现有政策,这个刚才在前面的政策里面也都有提到,你要了解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其他项目的结算,都可以用人民币结算了。第二,对外直接投资。第三,境外投资者可以使用人民币来华直接投资。

    了解境外企业获得人民币资金的渠道。可以通过贸易结算获得人民币,也可以向中国境内的结算银行申请人民币的融资。第三,从境外银行购买或兑换,或者是借入人民币,或者从股东或者关联公司借入人民币。第四,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融资,用于直接投资。

    另外,了解境外机构获得人民币后的运用渠道,比如我现在手里积累了很多人民币,我怎么用呢?一个就是用于贸易支付,第二道中国境内进行直接投资。第三,到香港、伦敦等境外地区购买人民币债券或其他的金融产品。第四,通过境外参加投资中国银行间的债券市场。另外也可以按照在所在地的法规和市场因素使用人民币资金。

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有什么好处?首先,可以有效规避汇率的损失,而且现在结算手续非常地便利,流程也很简单,可以节约操作的成本,我们也做了一些案例的调查,从企业跨境收付中使用的情况做了比较,总体来看人民币结算成本要低于外币的结算成本,有一些数据大家发的课件里边都有,大家可以去看。

最后讲讲当前的形势与展望。  

首先讲讲人民币的汇率形势。

这是大家比较关注的,汇率对企业也带来了新的一些挑战。第二方面,讲讲金融改革大的方向。我们要注重金融方面在近期要做一些什么事情,这样也可能对我们“走出去”投资是帮助的,最后讲讲跨境人民币业务下一步的考虑。

近期的人民币汇率的形势有两个特点。一日益接近均衡的水平,双向波动趋势是非常明显。第二,市场短期波动增强,会给风险进一步的增大。有一些图和数字,不具体讲了。

外汇新的形势给我们企业带来什么样的挑战?刚才很多嘉宾代表也都提到了,我们也总结了三点。一个是企业应用金融工具规避风险的难度是加大了。第二,双向波动预期较明显的情况下,企业与境外采购商的议价难度提高了。第三,银行间外汇市场汇率日波幅扩大了,导致境内银行对客户的结售汇价格双波动加剧,防范和规避汇率风险的难度增加了。

下面给大家再介绍一下目前银行人民币汇率规避风险的一些产品,一个是资金类的产品,这个产品企业可以以远期结售汇为代表的包括人民币汇远期、调期在内的外汇衍生产品。第二,融资类产品。第三,结算类的产品,企业可以在进出口贸易中选择以人民币计价进行结算,可以省去外汇产品的汇兑成本。

企业怎么来积极应对汇率风险,现在银行有一些人民币汇率避险的产品,发展比较快,但是距离企业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我们企业实际上也是可以在进一步的要求银行加大人民币汇率避险产品的研发和创新,另外,企业也可以更多的用人民币来计价和结算。

下面看看我们国家金融改革的方向。

先推荐一下我们人民银行有一个《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里面对方向都也一些阐述。我摘了一段,今年一季度上面的一段,给大家介绍一下,下一步我们有三个方面:一,利率的市场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可兑换。另外,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对其他货币交易市场的发展,更好地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服务。

就跨境人民币业务本身我们有如下的几个考虑。总体来看,既是要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当中的使用,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有五个方面。第一,继续完善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各项政策,包括简化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手续,鼓励企业用人民币进行对外支付等等,近期会发一个通知。第二,完善人民币全球清算体系,支持人民币在境外的循环使用。第三,大力推动人民币作为计价的货币。第四,研究开展跨境个人人民币的业务。第五,继续支持相当等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

最后我给大家推荐两本书,因为时间非常有限,只能特别简略的做一个介绍,一本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政策与实务》,右边是《跨境投融资人民币业务政策与实务》。我参加会议,也带了两本书的样书,已经给了会务组,大家对这些政策感兴趣的话,可以到会务组看看这两本书,另外你们如果要有具体的一些政策上面,或者操作方面的一些问题,可以跟我们各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跨境办联系,他们会给你们提供非常详细,非常好的服务。

谢谢大家!


 

张延恺

下面我们有请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余涛副司长,给我们做报告,欢迎。

 

(纺织工业进行对外投资趋势的思考 ——余涛 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 副局长)

 

余涛

尊敬的王会长,尊敬的张会长,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给我本人一个学习机会,与来自全国的纺织行业的企业家和代表们一起共同研究和探讨,新形势下纺织企业走出去的战略问题。

    下面谈一些个人的观点,供大家参考,因为时间非常紧张,很有限,所以我只是想在这里把我的一些观念抛出来,供大家批评。

    我个人认为,如果从两个角度来看的话,研究这个问题可能是会更加具有现实性和战略性,第一,我们应该回头看,我们改革开放30年和加入世贸十年来纺织工业所走过的道路。第二,另一个角度,在当今新的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下,怎么来看这个问题。

我个人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纺织行业一直是在“走出去”过程当中,分享着入世的红利,分享着全球化的红利,这个问题陈健部长在谈的时候,也是提到了。

这里所说的“走出去”,具体讲,就是产品走出去,产品出口。比如上世纪80年代是中国纺织工业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整个国内实施了纺织行业的“压锭减员增效”,2000年整个行业才实现了初步的扭亏增赢,产能逐步释放。

2001年企业入世,对行业来说又是发展机遇,又是挑战。一方面,为实施了扭亏增赢之后、开拓国际市场,开拓了无限的发展空间,降低了各种壁垒。但是另一方面积累的市场竞争,以及配制限制对于我们产品走出去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但是应该说十年来,中国的纺织行业确实是应对住了挑战,它是顺应全球化发展的潮流,有效利用了中国制造,中国加工这种综合的优势,组织了产品出口,开拓了国际市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

我有几个数字,比如说2001年,我们纺织工业总产值比2000年增长了5.29倍,利润总额比2000年增长了13倍。咱们2012年的纺织服装出口额达到了2549亿,比2010年累计增长了23.4%,同时产品的结构进一步优势,加工贸易出口比重由原来的55%,提高到了74.4%,加工贸易的比重进一步下降,同时我们中国的纺织服装品出口额占全球的比重由14.7%,上升到2010年的33%

由此可以说明,只要顺应当前全球化发展潮流,以这种开放的心态和全球化的思维来应对当前的挑战,咱们中国的企业是能够赢得未来发展空间的。这是一个向过去看的问题。

    另外,从向未来看,刚才各位嘉宾都谈到了金融危机,我觉得确实21世纪以来,应该说国际金融危机是各个行业,特别是中国工业发展的时间节点,我们局是负责工业和信息化部对于参与多变双边谈判的,从我们工作当中也深刻感受到了几点,跟大家共同分享。

    一,各位来宾也都谈到了,就是金融危机以后,整个全球的生产格局都发生变化,这个变化是两种趋势。

第一种趋势,我们大家都看到的,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包括美国、欧美,可能使一些关键技术和一些产品向回流,同时会加大对中国输出的控制。这是一方面。

同时另外一方面,各国根据这种比较优势,可能导致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于中国来说,向其他更具有比较优势的一些地区和国家转移,比如刚才谈到的越南,包括印度尼西亚等等,贸易的转移跟产业是相关联的,所以这种全球的变化,对于中国以出口为主导的国家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这是我们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

二,当前关于规则制定的主导权争夺的更加激烈。

因为在金融危机之后,各国经济竞争更多的是表现在这种规则的竞争上,有同志也提到了,区域性的规则谈判,它的争夺权也加大了。

你比如说TPP,为什么大家对规则的重视程度这么高,我觉得还是跟经济利益是分不开的,你比如我们现在正在谈的中美BIT谈判问题,文本我们也看到了,这里面涉及到劳工、环保。还有国有企业的问题,这里边很多标准非常高,所以这些标准如果一旦接受下来的话,就是对我们国内本身的企业发展是一个挑战,对咱们企业走出去同样也是一个挑战,这是大家应该引起注意的。

另外,中国经济十来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大国,包括我们现在的贸易摩擦也好,各国对于中国政策的关注,特别强调一下纺织行业是各国都非常关注的一个行业之一,所以都反映了这种趋势。

三,现在金融危机以后,这个趋势是在金融危机之前,全球化渐进过程中,包括金融危机之后,进一步加快了。就是跨国企业对全球价值链的整合作用进一步加强,表现在一个是国际分工日趋的专业化。价值链日趋的分产化,还有,组织公司内部贸易明显扩大。为什么叫组织贸易呢,你比如说三星,三星他可以利用中国和韩国,利用不同的生产环节,利用两个国家不断地进出口,来实现价值的升值,所以这种趋势对于我们这种传统的关税贸易区都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和冲击。

所以综合以上的因素,我觉得在研究纺织行业实施走出去问题中,应该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还是希望走出去的企业要提高应用政策水平。比如大家提到的自贸区政策,我们现在已经签署了11个自由贸易区,这些自由贸易区,尤其像服装纺织、鞋帽都是作为我们中国的优势产品,也是外方对我们要价的重点产品,我们也努力通过这种谈判,削减进口东道国的关税,为企业创造条件,所以我希望企业关注这种成果,便利化安排。

    第二,企业应该树立全球配制资源的理念。中国现在的一种劳动力红利也好,资源红利也好,包括资本红利也好已经横行了,所以必须树立全球的理念去开拓市场,学会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来支持企业的发展。

第三,加强政府和行业协会和企业间的联动,这里面要有几个,应该形成一个政府和行业协会,行业协会和企业之间的联动机制,比如说应对贸易摩擦,实施企业“走出去”的服务,帮助企业开拓新兴市场,听取企业反映的诉求等等,来形成一个总体的支持企业“走出去的工作体制,营造良好的一个外部环境。

工信部这段时间也在抓紧研究有关支持企业,尤其行业,我们一些结构调整任务比较重的一些行业“走出去”的任务,也在制定有关的政策和规划。

行业协会还有一个工作,要增强服务的意识,比如说加强对全球纺织贸易预测预警,加强对咱们将来行业内主要目标国政策的研究。你比如说美国,他这个州和联邦的法律有一些差异,怎么为企业做好服务,就应该开展一些针对性的服务工作。

此外,有些嘉宾已经提到了,我们企业必须要自己加强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全球化发展的国际的关系人才和队伍。

以上是我个人一些观念,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张延恺

   今天上午大会的上半节告一段落,休息十分钟回来,进行下半节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