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4年专题 > 0220中纺圆桌论坛 > 主题发言 > 正文 
 
  构筑纺织业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
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研究员 张燕生
2014-02-25

中纺圆桌论坛第九届年会 

全面深化改革与纺织产业发展 

2014223 

CTEI网讯  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研究员 张燕生发言节选:

根据今年的主题,我主要是谈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我就想谈一下三中全会的决定中的一句话,也就是说要站在一个历史的新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因此就会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对纺织人来讲现在究竟站在一个什么样的历史的新起点上?

因此,我想论坛过去的九年,我们纺织人究竟经历了什么?九年前是2005年,2005年我们纺织人经历了什么?我们经历了汇改,汇改对纺织人来讲是刻骨铭心的变化,就是人民币大幅度升值,升到今天,累计升级了36%

第二个对于我们纺织来讲,有着刻骨铭心影响的是什么?就是当2005年是全球纺织一体化的70年,全球纺织业取得的成绩开放了,中国例外。也就是中美的协议和中欧的协议分别使纺织业面临着灭顶之灾的贸易的制裁和冲突。

第三是2005年我们经历了“刘易斯拐点”的转变,对纺织人来讲,低成本是我们的优势,19952005年在珠三角一项调查,农民工的工钱10年增加几十块钱。也就是我们经历了一个刘易斯的拐点之前的劳动力成本,即长期保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平,农民工的实际收入在高增长时期是持续下降的。这个事实在2005年结束了。因此,今天我们纺织人的卓越很大程度是跟过去九年我们所经历的调整、冲击、动荡直接相关。

   再说2007年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在2007年三季度,美、日、欧的进口增长没有下降。反而整个国家尤其突出的是纺织服装鞋类的出口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一是2007年我们经历了减顺差的措施;第二是我们经历了新的《劳动合同法》。第三是我们经历了产业的调整,12个产能过剩部门的调整和整个国家结构调整的压力。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到纺织人所受到的冲击要明显早于美国金融危机。

    第三个时间点也就是我们能够看到2009年美国危机的影响。

    关于我们纺织人所受到的冲击,2012年是关键的一年,对纺织人或者对整个国家都是一样的,也就是2012年我们纺织人经历了要素成本的上升,全球需求的萎缩和产能严重过剩的调整压力。经历了棉花价格倒挂,人民币升值加速和劳动力成本加速的影响。同时经历了摩擦加剧和欧美的再工业化所产生的产业回归和产业对外转移。

    另一方面,我们纺织人面临的市场被各种各样的自由贸易协定切割,四分五裂。2012年我们讲的所有的减速,从所有的变化中我们发现2012年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一年。那么我们就要问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么的困难,而GDP从过去十年年均增长10.7%降到7.7%,就业却会增加。回答的道理很简单,也就是纺织人过去十年,或者过去九年的表现告诉我们,谁结构调整早调整谁就早主动。

    回到现今,也就是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这个阶段。对于纺织人来讲,我的期待是从2014年是纺织人一步一步用自己的行动赢得改革红利的起点。就是把过去35年的数据按照三个大类的分类,一是能源工业,一是基础材料工业,一是纺织业在里面的成品和半成品的行业。从过去35年分析不难发现,我们纺织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最快的时期是哪个时期?是南巡到入世这个时期。为什么19922001年我们纺织业和整个国家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是最快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改革。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也就是我想讲的第一个问题,过去的九年纺织人确确实实站在了一个需要改革调整,转型升级的方式来赢得我们生产率增长的新时期。那么,我们会发现,从出口的情况来看,有几组数据,在同样的政策环境和外需环境下,去年纺织品、服装、鞋类,我们的出口增长率是11.5%,明显高于机电产品的出口增长率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增长率。今年预测说纺织、服装、鞋类出口的增长率会高于去年,有可能会达到13.4%,也会明显高于机电产品今年的出口增长率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的增长率。另一方面,无论是去年还是今年,在所有的形势方面,民营企业的出口增长率显著高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也可以发现,以国内企业为主的一般贸易的出口增长明显高于外商投资企业为主的加工贸易出口的增长。因此,所有的数据都给我们一个信息,就是目前确确实实到了一个历史的新起点上,它的结构,它经济的内在规律正在发生一个根本性的变化。这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对于纺织人来说,我们现在纺织产业正处于新旧增长模式转换的一个关键的时期。也就是要继续关注纺织产业的数据,我个人的建议是2012年之前是旧模式的趋势线,2012年之后是新模式的趋势线。我们每一个企业,每一个人都要回答,我是继续停留在2012年之前的模式,我还是转向未来35年我们需要探索形成发展的新模式?

    这个问题有几个变化。第一个变化是最敏感的,过去九年我们都经历了。也就是过去35年低成本驱动的模式结束了,价格不便宜了,劳动力不年轻了,我们也不像过去那样要素投入的增长是无限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我们要转向高成本的增长模式。如果在高成本的增长模式取得竞争优势,就必须要考虑投入,要素禀赋以及要素组合的结构应该是什么?也就是考虑投入高成本的中间产品和各种要素,定价应该是高价格,我的增值应该是高增值,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

    第二个变化也就是我们讲过去35年简单模仿的模式结束了。那么,我们下一步要走向创新,创新驱动的模式,什么叫创新?我们说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包括市场创新,包括管理和组织创新,包括商业模式的创新等等。那么,对我们企业来讲,哪个创新的模式对我们企业目的是最重要,最关键的,我们怎么才能够做到。

    第三个变化是我们的模式转换,也就是过去35年大规模生产的模式结束了。也就是从90年代后期限产砸锭,砸出来纺织产业,民营企业为主的一片新天地,砸出了一批长期卡脖子的面料、印染等关键环节取得重大突破的新的阶段,也砸出了工业集中程度明显上升的一个时期。但这个时期和这个模式真是可能要结束了。因此下一步也就是转向高品质、转向小批量,和转向定制、转向电商,怎么用无线互联网的机遇形成我们下一步新的竞争新优势。

第四个变化过去35年高碳的生产模式可能要结束了,我们要考虑社会责任,我们要考虑治理“雾霾”,我们要考虑绿色转型,我们要考虑节能减排。去年我们参观了一些纺织企业,可以看到全国比较优秀的纺织企业在绿色转型,低碳发展,节能减排方面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这些优秀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努力最少做了十年。

另外一个方面,我们的前35年制造主导纺织产业的模式可能结束了。也就是“微笑曲线”向两端延伸的趋势,纺织业现在已经开始明显分化,明显生效和明显取得进步。因此,纺织人现在面对着新旧模式转换的一个关键的攻坚阶段。而这个阶段无论是哪一个企业都是一个脱胎换骨的转型之痛。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纺织产业转型发展遇到的瓶颈。这些瓶颈我把它称为叫“五缺”。第一个瓶颈就是纺织产业转型发展缺技术,缺少新产品开发的能力,我们缺少新市场开发的能力,缺少适应互联网,无线互联网时代的新的管理的组织方式,也就是更高成本的要素禀赋组合的结构。怎么才能解决?

从这个角度来讲,基本的建议就是开放创新,能够为纺织人解决缺技术的问题绝不仅仅是中国人,应该寻求国际合作。初步的建议就是第一步走出去,把我们的研发中心、设计中心、创意中心、人才中心、咨询中心建立在美、日、欧大三角地区,和美、日、欧大三角地区的知识积累和技术进步高端人才聚集保持零距离。第二个就是引进来,也就是把美、日、欧先进的技术理念、管理理念、发展理念,先进的创新过程,先进的创新实践能够引到中国来。引资,引资格;引智,引人才;引技,引技术;最关键的是引制,引制度,引入创新的制度。第三个环节就是本地化,能够满足纺织人转型发展技术方面的需求,就必须要进行大规模的本地化,大规模的技术开发,大规模的技术应用,大规模的技术转让,大规模的技术咨询和服务。使企业在缺技术上能够上一个台阶。

第二个问题是下一步纺织人的转型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人才。纺织业作为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如何培养出高素质的初级技工,中级技工,高级技工,初级技师,中级技师,高级技师使纺织人劳动力的素质有大幅度的提升。其次就是各种各样的专业服务的人才,包括设计,包括设备,包括研发,也包括销售,包括供应链管理等等,也包括企业家。也就是面对未来的最具创新精神的企业家。

    第三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瓶颈就是缺订单怎么办?我们面临着如何来做渠道,如何做网络,如何做品牌,如何做售后服务体系。过去35年我们只是打下了初步的基础,下一步如何完成全球投资,全球销售,全球服务,全球合作,因此走出去,用资本输出带动我们纺织产业价值链全球布局的新阶段。

    第四个瓶颈需要解决的就是融资问题,包括贸易融资,更新改造的融资,也包括下一步走出去的融资。如果要在一个比较合理的财务成本的基础上进入纺织产业这是一个巨大的创新,巨大的挑战。怎么做?如何进入国际资本市场,进入国内资本市场,怎么解决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能为纺织产业转型发展服务。如何为落后地区的纺织产业的发展创新一些新的中长期的融资的产品和市场和渠道。

最后一个瓶颈就是纺织产业发展缺规范。35年我们的主题词叫“转轨、转型、摸着石头过河、干中学”。下一步呢?我想下一步纺织业的主题词可能是更好的秩序,更好的生态秩序,更好的社会责任的秩序。下一步阶段,无论是纺织企业,还是纺织行业,还是整个的国家都要走向法制,走向公平竞争,要走向透明,而且要走向有社会责任,因此需要新的发展规范。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回到新的主题,就是纺织产业前35年创造了辉煌,但是今天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始,我们又重新站在了1979年。我们要开始探索纺织产业未来发展的新模式。未来的35年纺织行业会发展成一种什么样的远景?这都是由我们纺织人要一步一步用我们的行动来探索和实践的。我们期待在这个方面我们纺织人能够再创辉煌,谢谢大家!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sy.png
光荣属于劳动者 CTEI
00.png
要打破生产方式的路径
sy.jpg
“数”说纺织:2025年
sy.jpg
AI遇到时尚,中国服装
sy.jpg
聚焦东方女性匠人!五
sy1.jpg
从春天出发,凝心聚力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