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首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

  时间:2017年11月29日

  地点:千岛湖文渊狮城

  下午14:10

 

  张家洲: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首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上午是主题大会时间,由于嘉宾演讲内容太精彩了,实在不够用了,有一位嘉宾延续到下午演讲,作为主题论坛的第一位演讲嘉宾。下面掌声有请中国纺织出版社社长郑伟良演讲。

 

中国纺织出版社社长郑伟良

 

  郑伟良:谢谢孙会长把我安排到下午第一个,让我多了几分从容。遵照孙会长的指示,今天向大会汇报的题目是《纺织非遗知识传播与数字化出版》。今天都是纺织的大家,这不是我的重点,我的重点是介绍数字化传播和出版两方面。

  一、何谓数字化出版

  1、出版的定义。什么是数字化出版?说数字化出版之前要讲什么是出版。现代出版的定义是以图书、报刊、音像、电子、网络等媒体承载的内容,进行编辑、复制、发行三方面进行的系统活动。主要讲编辑、复制和发行,这是传统文字出版的环节。在现代的形势下,数字化出版可以变成编辑、复制,发行变成了网络传播,电子产品和数字产品传播的过程就是复制的过程。

  用大出版的概念来说,我们在数字化出版方面是两个环节:一是编辑,二是传播,因为传播的过程就是复制的过程。

  2、出版的功能。出版的功能是传递信息、传播知识、传承文明。中国的四大发明和出版有关,分别是造纸和印刷术。一定意义上,中国的出版史就是中国的文明史。因为记载历史,有很多纺织非遗产品,还有很多是典籍,典籍就是出版产品。传播出版和纸质出版遇到了非常大的数字化挑战。

  3、出版媒体与传播模式的演进。我们将出版分类,分为纸质出版和电子出版。电子出版又可以分为模拟电子出版和数字的点的出版,数字电子出版可以分为封装类的数字出版和网络型数字出版,今天谈的主要是网络型的数字出版。

  大家都知道封装型的数字出版,有段时间优盘、光盘都是封装型的数字出版,今天通过网络出版的内容就是网络型数字出版。数字化出版经历了传统出版的数字化,封装型数字出版和网络和移动出版。

  4、数字化出版。现在叫“数字化出版”,实际上在出版行业简称为“数字出版”,数字出版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的编辑加工复制和发行,出版物内容是以二进制代码形式存在且没有物质形态复制品存货的出版活动。计算机简单是0和1,就是二进制,包括文字、图片、视频都是二进制,所以数字出版是数字代码的二进制技术。

  5、数字化出版的产品形态。数字化出版的产品包括了数字期刊、游戏、动漫、数字报纸等新兴形态。

  6、数字化出版的特征。数字化出版主要包括了分为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以及传播渠道的网络话。

  7、数字化出版的地位。现在数字化出版的定位比以前提升了很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不仅让数字出版这一概念首次亮相于国家的五年规划,国家有关部门也首次把“数字出版”列入国民经济行业,今年开始实施统计。

  二、知识传播模式

  1、知识传播的技术发展史。知识是通过什么传播的?回顾历史,不同的历史阶段知识传播的方式和媒介有所不同,最早知识是口口相传,到后来可以用手抄版,公元4世纪开始到了1450年代,后来有了印刷,那是德国发明了活字印刷,中国毕昇的活字印刷比这个年代还要早,后来有了电子传播,最后到上世纪末开始了数字传播。从知识传播媒介的历史来看大概是这样的发展轨迹。

  在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的时代,知识传播的方式主要是传统教育。传统教育的特点:一是规模化;二是单向;三是缺少个性。好的教育核心应该是个性化,有教无类,好的教育应该是互动的,好的教育应该是因材施教的,就像现在服装讲的个性化定制一样,教育也是这样的发展模式,我们应该是个性化、因材施教的模式。

  2、知识传播的个性化生态环境正在形成。之所以能形成个性化的知识传播环境,主要也是因为数字化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想,我们知道的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学习和智慧学习都是技术发展的结果,这样环境可以让我们实现互动的学习和随时随地的终身学习。

  3、数字教育的产品形态。现在的数字教育产品形态多种多样,有慕课、翻转课堂、微课、直播互动、点播等等,这样的系统实现了互动皆学、实时可学的环境,形成了个性化的数字学习环境。

  4、从在线教育看知识传播商业模式的进化。以前传播教育是成教学院的学历教育,后来是慕课,慕课是大规模开放式的网络课程,现在又到了小规模私有化的网络课程,未来肯定是大规模私有化的网络课程,也就是说所有教育都是私有化、个性化的。

  三、对纺织非遗知识传播的几点思考

  1、知识传播五阶段。因为知识传播的概念很广泛,我很难说清楚,我今天只是向大家汇报一些点的内容,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般意义上,我们认为知识传播有五个阶段:一是资源积累工作,这个积累不仅仅是数字资源的积累,也包括了纸质资源的积累。二是平台构建;三是个性化服务提升;四是行业圈子运营;五是智慧学习。

  2、关于资源积累。实际上,今天是处于资源积累的时代,物质消费要向文化消费、精神消费升级,这意味着内容可能成为最大的机会,知识也属于内容范畴。我们要重新定义内容,这更多是对出版人来讲,有时候出版人把内容看成是纸质的书,是纸质的文字和图片,现在内容不仅仅是纸质的文字和图片,它应该包括音频、视频、动漫、游戏等一切数字资源。做出版要有大出版思路。

  3、关于知识付费。从去年到今年,我们认为知识付费的风口已经出现了,意味着内容价值最大化的时代来了,原来我们都习惯了免费,信息免费,读书也免费,实际上真正有价值的内容是可以收费的。今天参会这么多纺织类非遗文化传承人,他们有很多好的内容,应该是很值钱的。

  举一个例子,以前陈春花教授是一位大学教授,现在成为了行业管理专家。技工出版社为他策划了微课两小时分享与问答,实现了超过5万人的在线付费与打赏模式,单次微课分享收入高达120万元。

  第二个例子,音频也是现在非常火,资本市场都非常推崇的知识平台,比如说喜马拉雅。最早我们离不开收银机,但有了电视以后,平时我们就抛弃了收音机,后来又有了电脑。现在声音的平台以后移动互联网的技术浪潮,和愈发加快的生活节奏让声音介质焕发了二次生命,借着知识付费刮起的东风,整个有声行业成为了当下内容产业最火爆的领域之一。田毅老师在喜马拉雅上讲古典音乐欣赏,以前很少有人欣赏古典音乐欣赏,但她在喜马拉雅上有几百万的粉丝,给喜马拉雅带来了上千万的收入,这就是互联网的力量。

  第三个例子,得到。中央电视台以前有个工作人员叫罗胖子,他出来创办了逻辑思维,现在他创办了得到,得到的粉丝已经达到了600万了。这里面产生了很多所谓的文化IP,还有薛兆丰,现在他在得到上的订阅量是215472人,每个人订阅单价是199元/年。也就是说现在已经到了知识付费的时代。

  4、关于媒体融合发展。刚才说了互联网平台的力量非常之大,我们觉得不是说互联网来了,就不要传统媒介了。实际上,我们进入了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我想介绍的是2015年4月份总局和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产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现在要提倡的是融合发展。

  数字文明虽然已经渗透到社会神经的各个末梢,但新老共存,并且传播产业依然处于主导地位。之所以如此,是固有文明形态的原住民还处于社会的主导地位,社会文明惯性使然。所以,我们往前变是媒体融合的时代。

  看看凯文凯利的说法。他是美国联线杂志的主编,号称网络的观察者。他认为未来一定是多元融合的世界,不是集中到一个点,而是分项或者是多项的发展。许多旧的科技虽依然会被沿用,但会加入新的元素,是一个不断增加的过程。尽管现在有无人车的出现,自行车也不会被淘汰。在不断迭代过程中,会越来越多的东西迎面而来。

  刚才说传统媒体也不一定会被淘汰,举个例子,现在我们出版社依然在出版纸质书,盈利也主要是纸书。但也不是单一的纸书,而是希望纸书和数字媒体相结合。最近我去武汉大学参观理工数媒,他们就是在书上加上二维码,购买书之后,可以扫描二维码加入一个RAYS的平台上,在这个平台上可以了解这个人在哪里买的书、姓名、地点,因为这个平台和阿里巴巴、腾讯建立了用户资源共享的机制。实际上,我们可以通过做书,把书的读者建立圈子,就是把线下的工作搬到了线上,可以通过图书展开线上的营销工作。

  5、关于知识服务。知识服务还是很复杂的事情,知识服务包含了几个方面:一是文献产品;二是知识产品。三是知识资源;四是知识工具;五是知识服务。今天由于时间原因,就不展开了。知识资源包括了知识源、基础的知识分类体系、知识图谱等等,我们要建立一套相对完整的指示体系,里面的工作非常繁杂。

  刚才说了知识传播,当然需要有人提供知识服务,可以把知识服务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初级的知识服务商,完成简单的知识产品的生产和供应;二是中级知识服务商,搭建创造者和需求者之间的平台;三是高级的知识服务商,应该是建立一个相对比较稳定,不断动态完善的知识体系,借助平台和线上线下的互动,形成多元立体的产品线和知识服务的布局。这也是我们的发展目标,不应该只是简单的出版图书。

  6、华服志:志在中华服饰文化。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的一个项目:华服志。华服志是一个服饰文化知识平台,里面包括了六大专题库,分别是服饰史记、非遗传承、说文藏物、衣仪文化、时尚学院和民族服饰。

  项目组梳理了国家级的非遗项目分为传统技艺类、传统美术类、民俗类。非遗传承频道包括了十大类100个子类,每个子类都展开了全网的资源,第一个是图书,收集了2千种图书、5万册古籍,图片是8万张,视频394集,知识点是5万点,我们将知识碎片化,进行标识,使每个知识点形成关联,形成知识图谱。使用越多,图谱越智能。

  (PPT图示)这是非遗图书、非遗的图片、非遗的视频。这是非遗的知识点。如果非遗传承人能够感兴趣,还可以在上面进行交易。这个项目今年年底要进行验收,上面有个体验版的网址,欢迎非遗传承人和爱好者可以登陆我们的网站,向我们提出批评意见。谢谢大家!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张家洲:感谢郑社长的精彩演讲!郑社长的精彩演讲给我们很多启示,其中一个是大出版思路,我觉得对非遗事业的发展非常有好处。出版发行对于非遗文化的传播和传承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记录,因为上午钱老师已经讲了很多的著作已经出版出书了,通过出书、出版把这些传统技艺记录下来,特别是一些濒临失传的技艺需要抢救性的保护;二是推广,通过大思路和互联网的平台进行传播,让更多人了解传统技艺的丰富多彩和文化的历史内涵。

  下午以传统与创新、传承与时尚为主题,分别有六位演讲嘉宾为我们带来传承方面的经历和生动的故事。首先,让我们请出第一位演讲嘉宾国家级非遗南通蓝印花布代表性传承人、南通大学非遗研究院院长吴元新老师。有请吴老师!

  14:35

 

国家级非遗南通蓝印花布代表性传承人、南通大学非遗研究院院长吴元新

 

 

  吴元新:各位嘉宾,各位老师,下午好!我是国家级蓝印花布非遗传承人,我想来讲什么呢?因为我是传承人,所以想同大家分享我的传承故事。我有个私人博物馆,现在又在南通大学。作为一个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怎么把项目传承好、保护好、发展好,是我作为传承人主要职责。

  昨天很荣幸的接受了“非遗推广大使”,我想在传承的同时还有一个新职责是推广大师,作为传承人不仅要把蓝印花布传承好、发展好,还要推广好。

  今天的题目是《传统技艺融入现代生活:我的蓝印花布传承之路》。二十年前,我从研究所辞职出来办了一个私人博物馆。怎么养活它?我说蓝印花布从娘胎里生下来开始就要传承创新,就要养活这个博物馆。二十年前没有非遗的时候,我就做了很多创新。这些创新不是自觉的,而是“被迫”的。因为我要养活博物馆,养活的经费就是要通过蓝印花布的创新和销售。

  那时候我在北京的王府井百货大楼都有我的蓝印花布作品,上海有我的一个门店销售点,那时候为了养活蓝印花布博物馆做了很多创新产品,在上海、北京、日本销售。为了养活这个博物馆,我不仅要做好蓝印花布,还要把家族式的传承做好。有了非遗以后,还要把院校的传承做好。因为我在南通大学也承担了文化部、教育部的非遗传承人培训班,我们的传承是立体式,把家族的传承做好,把院校的传承做好,把社会的传承做好。中国服装协会在我们那里举办了很多培训班,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接下来我讲讲我的传承之路。

  一、家族式传承

  我祖籍在苏州,后来因为打仗,祖籍从苏州迁到了启东。我祖父把祖籍迁到南通启东,我的母亲90岁了,现在和我一起传承,现在我们是四代传承,我母亲、我、我女儿、我小孙女,她4岁也会制版。今天我说钱老师像我的母亲,今年母亲90岁,我从小看母亲纺纱,祖母织布,父亲印染。后来我17岁到了蓝印花布厂,从刻布、洗布到蓝印花布的制版和设计。那时候整个工厂全都是的的确良和卡其,这是日本人给我们拍的照片。现在很多人没有从事蓝印花布,那时候我师傅说蓝印花布没有前途,他改革开放之后改行了,我是多次想改行,又坚持下来了。

  (PPT图示)这是我用传统印染设计的作品。70年代,日本人大量订货,我们没有能力做,我们从民间收了作品再给他们订货。那时候我考陶瓷学校,师傅说陶瓷和蓝印花布差不多,没有前途。我从学校毕业以后,我是陶瓷学校的学生会主席,我说要改行。因为那时候没有人愿意去紫砂厂,我从陶瓷吸取了很多优秀的元素,投入到蓝印花布当中,日本人大量订货。这是我从彩陶、织锦等方面吸收了这些元素,日本人看了大量订货,因为他们从来没有看过梅兰竹菊以外的东西,他们认为也要创新,现在非遗要创意,。

  这是民间收来,彭丽媛出访用的花布。这是从漆器、织锦等方面创新的蓝印花布纹样。那时候我们在宜兴做陶瓷纹样,和蓝印花布都有关系。后来我留校做老师,一直做蓝印花布的设计和传承。这是60年代设计的纹样,前几天四川自贡的培训班也到我的博物馆学习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作为传承人和工艺家也要不断的学习,我从染坊五年,后来到学校,后来又进染坊,后来又进学校,现在文化部的培训班给我们很好的展示机会,我到中央工艺美院学院。如果我没有去中央工艺美院学院我可能就改行了,因为当时蓝印花布很困难,当时老师和校长给我们很大的支持,鼓励我们要坚持,鼓励把民间的技艺传承下去。80年代还没有非遗,支持力度比较小,没有人关注,今后国家有了钱,发展了,一定回头关心、支持、扶持民间艺术。那时候,我在中央工艺美院设计了很多的纹样作品,也获得了外商的大量订货。

  后来去中央美术学院学习,当时杨老师讲了很多老百姓有关的民俗艺术,对我触动很大。我认为现在民间都把民间的艺术放弃,这么大的学府还在坚持,让我很受鼓励,使我创作了一批蓝印花布的作品。

  研究所倒闭以后,我自己辞职出来创办了蓝印花布馆。因为那时候如果不去合并单位就要辞职,如果不辞职就要改行,我从事了二十年舍不得改行,就辞职出来做了博物馆。现在我们是推广大使,实际上1999年开始我们就注重蓝印花布的宣传和宣传,这是我做的蓝印花布设计展,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帮助。我们也在美国宣传和推广,蓝印花布不仅要推广还要创新,还要不断的传承。

  张仃先生到蓝印花布馆剪彩,为我鼓劲和加油。今天张仃先生100岁诞辰,那时候我才20岁,他给了我很大的鼓励。这是他在剪裁仪式上的发言,这么多年过去了,张仃先生给我题词“传承创造,枝繁叶茂”,那时候张仃先生说“民间艺术是最突的,也是最洋的”,这些话到现在还有教育意义,这些年张仃先生一直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来。他说可以通过高端的艺术,可以把很土的民间艺术变成很洋的,这就是报纸上蓝印花布,2003年我第一次走进上海博物馆做宣传展示活动。2004年冯骥才给我们很大的鼓励,他希望我们把蓝印花布的档案做好和蓝印花布的传承做好。现在我们馆里收藏了十万多个纹样,正在做蓝印花布的数字化工程,我组织出版20卷的中国蓝印花布的档案。

  我作为传承人,首先是把技艺传承好,把徒弟带好,还要做好学术研究。所以在座的很多老师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给了我国家的重点项目研究“中国蓝印花布纹样研究”,后来给予了蓝印花布图书的出版。作为传承人尤其是年轻的传承人,不仅要把精湛的技艺学到手,还要在精湛的技艺上做和传承创新。2004年,韩美林先生过来鼓励我们,他说他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第一位印染学生,本来这次他本来要来,但因为公务繁忙,但他鼓励我们要把非遗带到现场。

  作为传承人,当时让我们出书。刘魁立老师让我们写,我们很惊讶,说传承人怎么会写书,他说没有关系,只要把技艺写下来。那时候,我和女儿写了第一本书,也非常感谢。实际上现在很多传承人都可以写书,都可以把你们的记录下来,不需要很深厚的文学水平,因为我当时就是这样过来的。我的第一本书也是张仃先生题词《中国蓝印花布纹样大全》,把蓝印花布收集、整理、编号、分类。

  因为我在蓝印花布厂,很多外商定货,每一个花型都有一个号,当时有很多的号,当时我就想如果今后有条件,我们一定会统一编号,有了这本书,就可以供更多的外商进行订货,现在很多外商都通过我的书订货。今天这就是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的。今天看到郑社长非常亲切,我只有一版的书稿,他们的总经理就说申报一个国家重点图书,到真正申报成功之后,给了我力量。经过五年的努力,出了这套书。这也是三千年来中国传统印染脉络的梳理。

  因为我做蓝印花布,我说蓝印花布是南宋1202年产生,在它之前是什么,我认为应该要清楚,后来就做了蜡染的研究、扎染的研究、民间采印花布的研究,我说今后有机会可以把这些都出书。

  后来我和女儿一起整理了一些书,出了一本中英文的。很多非遗要做传承,我把女儿一直带在身边,本来这次我女儿、女婿要来,每次活动都把他们带在身边,就是让他们感受非遗的力量,感觉这么多的专家、领导在关心非遗。那时候我把女儿和女婿带到了张仃先生家里,以及很多专家身边,那他们接受感受老一辈艺术家对非遗的关怀,让他们把这样的项目继承下去。2012年冯骥才先生授予中国南通“中国蓝印花布之乡”,我们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时不知道非遗是什么名称,后来只报了蓝印花布,后来到了文化部以后,专家加上了“技艺”两个字,对非遗没有概念。后来我参加了非遗的师资培训板,温家宝也看了我们全家的印染过程,那时候我女儿刚刚上大学,她一块儿把这个技艺传承好。

  我们到湖南调研,我也带着我女儿。我们在浙江宁波的瓷城设了分馆,在北京和黄松荣(音)老师做了展览。非遗的推广,我作为传承人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以前只是认为作为传承人要传承,今天作为推广大使更要推广出去。

  我也经常带女儿参加丝博会和中央美院的活动,让她跨入大门。因为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愿意跟着父母学手艺,是因为外面的天地很大,大家都想留在北京发展自己的想法,在很多的活动中,我也受到了很多党和多少领导人的关注,有很多专家的关注、学者的关注,这是文化部授予我“保护研究基地”,我认为传承人很荣幸可以担负起这样的责任和使命,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好。

  我女儿毕业以后,她一直是一只脚在外面,一只脚在里面,要真正跨进传承人,作为父母要拉他们一把。有时候外面的诱惑很多,就出去了。我女婿是浦发银行的,后来和我女儿结婚之后,也让他辞职加入了传承人的行列。我在中央美院上了十年的课,认为找女婿要找同行,这样传承更快一些。我找了很多学生,结果女儿对不上眼,后来她自己找了一个。我说人不能换,可以换个专业。因为我女婿是河海大学金融研究生毕业,在浦发银行有很好的工作,让他怎么辞职跟着我做徒弟,也很艰难。前天我对他们讲课的时候,我女婿个子比较高,是1米83,染缸都是根据我们的身高做,他第一次帮我染布都栽到了染缸里,他就不愿意做了。后来冯骥才先生说银行的人很多,做蓝印花布的人很少,希望你可以加入我们的队伍,后来工作就做通了。

  现在我女儿真正跨入了这个门,女婿也跨入了这个门。南通大学看我女婿从银行辞职,跟着我学习了五年,现在邀请他到南通大学。现在我们全家做技艺传承,也做全国的蓝印花布的技艺传承,我们培养了500多位传承人,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传播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PPT图示)这是去年作北京中国园林博物馆做的一个展览,推广非遗。这是我们和韩美林大师在国家博物馆做的展览。传承是一辈子的,特别是年轻人不断的学习,不断的传承。现在小孙女也会制版,今年不到5岁,她很喜欢。我说这么小的时候,要播下一颗种子,成为今后的传承人。现在的学生都是分数加分数,从小学到初中、高中没有接触过传统文化,后来上了高中让他们热爱传统、热爱非遗、热爱传承,他们不喜欢,她的名字都有一个印,要“吴抒染”,就是希望她做下去。

  现在我们一家四代人,我母亲、我、我女儿女婿、我孙女,我爱人以前是做苏绣,现在也回来了。可能一个人做染布,因为它有很多步骤。今年中央电视台两次介绍我们全家传承蓝印花布,今年文化部推荐我们上了《文化时分》和《传承与发展》。

  二、院校传承

  我在中央美院上了半年的传承选修课,这是我在清华讲课。我们不断的传承,不断的实践,再不断的传承。我们在天津大学有一个分馆,冯骥才对我们非遗进校园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我不仅在国内宣传,在台湾等地也进行宣传,推广初期也很重要。前年中国染指艺术研究中心南通大学非遗研究院成立,作为传承人,我认为给予了蓝印花布很高的地位。

  三、社会传承

  我们做了院校的传承,还做社会传承。我们在台湾做了服装协会的传承与传播,有个学员是茵曼的设计总监,他学习之后,进行了时装的发布。他是浙江人,在我们那里学习之后不知道浙江瑞安有蓝印花布,我说了之后,在他一个亲戚的老奶奶家里发现了很多的蓝印花布,他很激动,向我们借了100条被面,在798做了蓝印花布的展览,这也是传播推广。

  很多人不知道蓝印花布,其实在他的生活周边就有,我们作为推广大师,更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出去。国家艺术基金的学员把蓝印花布运用到了现在的生活。

  我的题目是中国的传统印染体系和现在的生活设计,怎么走进现代人的生活。作为传承人,我有责任做好自己的传承,有责任做好家族的传承,把社会的传承做好。有人说做传承人应该在家里做传承,不能够到处跑,又做国家艺术基金,又办文化部的班。我认为今后传承人就是不断做好自己的同时,不断弘扬工匠精神和传统的技艺,能够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

  去年我们在南京做的展览,这也是冯部长给我起的名字,他说你是蓝印花布的传承人,他说你应该把你的名字和蓝印花布结合在一起,他说你不注册,文化部就注册,以后你要买我们的。后来我们就注册了元新蓝的商标。因为商标就和产品质量和我生命融合在一起,所以作为传承人把产品发挥好、创意好也要花很大的心血,花很大的精力才能做好。

  我们和韩美林大师有很多的合作,他教我女儿、女婿做纹样设计和传播,这也是老一辈艺术家对青年的关怀。他做了很多的线描稿,怎么把它变成蓝印花布,我身上的围巾也是他的线描的。他说他的每个设计都有根,我们有几千年的文明,很多优秀文化可以通过设计再来创新,再来传播。

  实际上,我和他合作压力很大,因为他对蓝印花布的要求很高,所以每次做的时候都一直和他沟通。从线描稿到蓝印花布有很长的过程,我可能要改变很多的线条,给蓝印花布带来工艺上的不变。他说他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第一届的印染学生,所以当我们第一次把作品送到他面前,他高兴得跳起来了,对他的夫人说拿10万要奖励吴元新。我说作为传承人,只有把产品做得更好,才能对得起他们的鼓励。

  (PPT图示)这是元新蓝的体验店。我们在家乡南通的体验店,我们说只做小一点,如果大家看了喜欢可以带回去。我们把很多文化融入元新蓝,希望今后蓝印花布的“元新蓝”品牌可以真正融入现代的生活,才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

  今天很高兴和大家分享我们的作品,也和大家一起交流我们的蓝印花布,我们也受益匪浅。作为传承人不断的学习、创新,不断的碰撞和交流,作品才是有生命力的。作为工艺大师也要不断的学习,今天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和分享,真的感觉很高兴。再次感谢孙会长,感谢主办方,感谢承办方给我这样的机会。谢谢大家!

 

  张家洲:谢谢吴老师!非常生动感人的故事。今天吴老师就是戴的蓝印花布的围巾,我见到吴老师设计的名片夹都是蓝印花布,是非常好的文化符号。非常感谢!

  接下来用掌声有请第二位演讲嘉宾杭州万事利丝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建华。有请李总!

  15:08

 

杭州万事利丝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建华

 

  李建华:非常高兴,非常感谢,昨天因为时间关系没有到现场,还是感受到了现场浓浓的氛围。而且非常高兴接受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非遗宣传大使”的称号,非常激动。作为非遗的弘扬和宣传一直是我的己任,因为我已经在丝绸战线上战斗了38年。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丝绸文化,也感受到了大家对丝绸重新焕发的生命力,特别是最近“一带一路”的提出,其实源于丝绸之路。

  丝绸在中国的历史上到底有怎样的地位,过去很少有人探索,只是知道丝绸就是中国人自己的。其实不是,丝绸在整个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它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纽带,也是中国向世界打开的窗口。作为非遗,我自己的理解,它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积累,也是中国文化的精华。

  中国的丝绸非遗是中国人的骄傲,因为几千年的过程中之所以能够传下来,因为它有生命力。它为什么会有生命力?因为它得到的是消费者的喜欢。如果再问下去,它为什么可以得到消费者的喜欢呢?因为非遗在各个不同的时代都在创新和变化。我认为非遗传承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如何创新呢?今天有一件大事可以和大家交流一下。

  今天是11月29日,在浙江发生了一件大事,这是今天的照片。这是省委书记车俊、省长袁家军、马云、沈柏军、宗庆后、郭广昌都在杭州,就在今天上午我来之前。刚才吴老师讲的是蓝,我讲的是红。“红”是中国文化的根,今天前面的席签都是红颜色,国旗是红色,大门也是红色,红就是火,红红火火。

  五年前,我们创造了一种中国的文化,就是戴上祈福彩,明年更精彩,这样一种丝绸文化的传播也慢慢渗透到各个领域。如果大家注意去年杭州举办的G20峰会时,丝绸怎么让世界接受呢?其实,丝绸的文化让全世界用新的方式进行了重新的演绎。

  (PPT图示)这是去年G20的一组照片,这是我们为习近平总书记和彭丽媛女士用丝绸做的邀请函,过去从来没有过。而且我们用了圣旨的方式。然后是节目单、菜单、席签、桌签、菜单等等,总书记讲话后面的“西全景图”也是丝绸做的,这幅画幅宽20米,高6米,我们给予丝绸新的定义。

  以前对纺织产品经常有一种错误的感觉,认为丝绸就是衣服。其实,丝绸作为衣服的功能应该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因为现在很多的化纤产品可以替代丝绸了,还有很多东西无法被丝绸替代,但常用的消费品不再是常用的。所以,万事利一直在探索丝绸除了服装以外,还可以做些什么。

  最近五年万事利连续50%的增长,但没有服装。今年我们要IPO,要上市,我们的利润率是丝绸行业走在前列的,我们毛利率50%以上,净利润20%以上。归根到底,我要告诉大家的是非遗从人民中来,要回到消费者去,消费者才是我们的根,非遗只是手段。

  我们做了哪些事呢?要做好丝绸,必须重新定义,非遗也要重新定义。如果总是在讨论非遗,企业没有多少生命力。最近五年,70%的丝绸行业企业都死了,因为没有人知道丝绸的定义。我们定义丝绸是一个载体,和今天的报纸、电视、网络一样,赋予它什么内涵,它就呈现什么样的文化。今天讲丝绸,更多的是讲文化属性。要讲丝绸,要讲品牌,要国际化,我认为没有中国文化的底蕴,没有中国人的特色就没有办法走向世界。

  (PPT图示)想给大家看一张照片。上个月我去了法国,如果大家认识的话这是全世界最大的奢侈品公司的老总,和我们在法国一起交流。大家注意一个现象是我坐着,他站着,但他比我大很多。这里面有什么故事呢?大家给一点掌声,我把它说清楚。

  这是路易威登的老板,我在他的办公室和他一起交流。交流的内容是他们的丝绸落后了,它下面有72个品牌。他看到我的产品之后几乎掉下了眼泪,因为他的技术比我们落后了十年。现在他们还是简单的台板印花,就是刚才吴老师讲的蓝印花布的技术。而我们今天早就不是这样了,我们变成了数码印花、双面数码印花等技术,大家看我们的祈福彩围巾当中有很多的密码,就是用现代AR、VR的技术,用手机扫一扫里面的青花瓷,可以看出现很多的片子,有大量的信息。从丝巾的图案上就可以出现这样的视频,所以丝绸不再是真正的日用品,而是新闻信息的入口,这个移动互联时代是需要纺织企业研究和探讨的。

  如果纺织企业还是停留在过去非遗的花型技术上,90后会接受,80后会买单,00后会消费吗?我们的答案是“不是”,太老了,他们不会接受。所以,向大家报告一下,我到法国,路易威登、香奈尔等奢侈品牌要见我,不提前一个月,没法见到我。特别是十九大大之后,我们一定要坚持我们行。我们有基础,有底蕴,但技术更行。当这帮大佬在欧洲要见我,因为我的技术比较新,他要追赶我十年,因为我们的丝绸印花已经达到了人工智能的水平,过去的台板印刷的工艺技术无法和我们相比。

  我在国际化的道路上做了很多工作,我们收购了法国120年历史的丝绸企业MARC ROZIZR,我们请来了爱马仕的总裁巴黎特先生。请来一个人,我可以学习爱马仕的所有技术。他第一次来的时候,现在的上海市委书记、时任省长李强接见了他,我对省长说邀请他来,不是引进一个人,而是引进爱马仕的技术和如何做国际品牌,他进入以后,我们的品牌得到了全新的变化。比如说数码印花,不再像以前一样有正面和反面,这样的技术也是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独家,而且我们可以做出双面不同的丝绸,一面是蓝的,一面是黄的,因为我们用上了人工智能的先进技术。

  因为时间关系,我不想多说。纺织行业乃至丝绸行业遇到了很好的发展机会,这个机会来源于中国的丝绸文化,关键是如何用新的技术、开放式的心态和移动互联的手段,把传统与现代的消费者结合起来。最近我们和一家网游公司进行了合作,他们都是90后、000后,做了一个500条丝巾的IP,半秒钟就销售完毕了,这是以前无法想象的。我们做了古老的丝绸加上移动互联的手段,这是万事利的创意和创造。

  未来大家会在不同的场合看到万事利新丝绸新品牌的呈现,让世界爱上中国丝绸是我们的梦想,实现“中国梦”是我们的梦想,因为丝绸是中华民族的根。明年我会在《百家讲坛》上继续讲“一带一路”,去年我曾经在百家讲坛讲过《红楼梦》的丝绸密码,现在节目正在录制当中。让我们一起携手,让丝绸飘扬在世界各地,让我们的非遗深入人心。谢谢大家!

 

  张家洲:非常感谢李总的发言!李总的核心是非遗的创新,就是非遗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用现代的手段进行创新,才能达到和国际大牌抗衡的境界。我觉得这有一些哲理在里面,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但我的不是你的。这就是中国企业的霸气,这完全是文化底蕴给我们的底气。再次感谢李总!

  现在有请第三位演讲嘉宾,也是非常有名的华人设计师,享誉国际时尚界的许建树先生。有请许先生!

  15:25

 

北京劳伦斯·许服装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许建树

 

 

  许建树:尊敬的领导,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昨天我领了一个大奖,是“国际推广大使”,我一步跨出了国门,带着很大的任务走向世界。我是一个山东人,土生土长的生在山东的枣庄,那里有铁道游击队,小时候是爬火车长大的。我的母亲是戏剧演员,父亲是建筑设计师。我父亲的书房里有N多的藏书,他经常会把我关在书房里,因为我比较好动。

  小时候,我父亲带着我看了《白蛇传》,结果我扮白蛇,从二楼摔下来摔断了腿,我父亲说不能再看这样的电影,所以就经常关在书房里,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我把书房中美艳的书都看完了。有一天我看到了《红楼梦》,父亲让我不要看香艳的部分,但此后我N次看《红楼梦》,让我走上了设计的道路,因为我看到了《红楼梦》中晴雯挽球,我不相信有羽毛设计的衣服。于是我第一次下江南,去了江宁织造府。但进去之后,以前我们知道云锦,盛唐的时候就是皇家御用品,它曾经织就我们的繁华,它入梦似金,但现在却在呻吟,仅仅是挂在墙上的小画。云锦是面料,是做衣服的,它失去了尊严,突然间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我告诉他们,云锦是我们的老祖母,她曾经风华正茂,曾经织就了一世繁华,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难道你可以看到你的老祖母死在病榻上吗?所有从事云锦的人都是孝子贤孙,我们要为她医好病,还要让她看世界,带她去巴黎,带她去纽约,她是老小孩。

  那时候我要带着云锦看世界,我仅凭一己之力,周韵穿上了云锦的华服,后来我为范冰冰设计了云锦的龙袍,它一举成名,成为了一年的话题。我们是龙的传人,云锦是皇帝穿的有尊严的衣服,可我们不是帝者,我们是现代。它不能永远在博物馆展览,而应该用在现在的服饰上。它成为了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的藏品,他们的馆长说“这件作品是中国最具现代的唯一典范。所以,许先生,我们想收藏这件衣服”。果不其然,我像送闺女出嫁一样送到了那个博物馆。我想中国这么多博物馆,怎么没有人收藏我的衣服呢?只能像看亲闺女一样,到国外去看。

  前年,这件衣服被押到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还不允许大都会博物馆进行印刷和刊发,因为那是他们的作品。我只是听到无数人说“我们在维多利亚博物馆看到你的作品而已”,2014年我加入了法国的高定,因为话语权在巴黎。今天所有人穿的是西式的衣服,它让我们脱掉了马褂和旗袍,它让我们脱掉了精神命脉,他们发布衣服的时候,我们要为他们点赞、买单,还要跪下求他们让我们进去,做一场秀。

  那时候我的工作室才16个人,我说我们去巴黎。所有人傻了,说“大哥,我们一没钱,二没关系,怎么能去巴黎呢?”我说:“不,只要有心我们就可以去巴黎”。那时候我已经有很多的作品,我是中国的设计师,而且是中国风代表。我可以申请去高定,经过我们长达一年的申请,他们终于同意了。三番五次地调查我们,你们有工坊,工坊保护了什么,我说全中国的工坊都是我的,因为我随时可以和他们联手把中国的产品带出去,尤其是云锦,他们就这么轻佻的答应了。

  那一天我把中国很大的云锦飘洋过海,到了巴黎,用所有的云锦制作了华服。大秀开始之前,所有的模特鱼贯而出,不仅惊呆了他们的双眼,还让他们感到难以置信。2013年我发布了我的秀“秀球”,2014年我又出发了,我要做一个东西叫敦煌。

  我读书的时候,有一天我从院子来跑出来兴高采烈的告诉我父亲说我要去敦煌,他打了我一巴掌,那一巴掌响亮而清脆,他说“你去敦煌,别侮辱了敦煌”。我不懂,因为我读了很多书,看张大千在敦煌绘画,为什么我不可以去敦煌,还打了我一巴掌?我想有一天我要功成名就,才可以去敦煌。我再次对我爸说的时候,那时候我39岁,我说“爸,我想去敦煌”。突然间,我爹流泪了。他说:“这时候,你应该去敦煌”。

  相隔这么多年,三十多年,我好像是背着一个行囊,可以去敦煌那个圣地膜拜一下。于是我带着两个徒弟出发了,在风沙当中待了一个月,我们游走于每个石窟,为我们带来历史存留的文化。那时候我想我可以带着敦煌去巴黎。

  在那里,我拉开了第二场大秀。2017年我带着“山里江南”,就是蜡染,去了巴黎,我不断的进发,都是用了自己的一己之力。十五年前,我曾经无数次被别人羞辱。因为我们文化不自信,穿的是洋服,有时候我做着大量的刺绣华服,大多数一个衣服出来,会请很多好朋友喝一杯,去欣赏我的衣服,大家只是鼓鼓掌就走了,没有一个人可以买单,因为他们需要品牌。我不断地做,我做了无数件,500平的库房里成了我绝对的博物馆。

  我总是比别人快了一步,或者更多、更古老一些,我想要和传承一起发展,我们把古老的图腾改变成现在的图腾。如果云锦还是古时候大花大朵的衣服,没有几个人可以穿在身上。我们需要改变,不仅要保留传统工艺,而且如何加速,如何提速,如何变成最新的实用型的衣服。我们有责任!

  两个月以前,我接到一个电话,它来自于美国。它是美国特朗普的女儿给我打来的电话,她说“你是劳伦斯·许先生吗?我要随父亲去出访中国,要请您为我们设计从下飞机开始的一系列的衣服,还有我的女儿阿拉贝拉”。这个消息特别好,我是一个给春风就灿烂的人,于是我为她设计了一个半月,设计了17套,最后噩耗传来说“许先生,我们不去中国了,可能要下次去”。我说没有关系,爱来不来,反正衣服已经送去美国了。

  当特朗普放出来的视频时候,那件衣服就是我为阿拉贝拉设计的旗袍,美国的国花是玫瑰,而我用了百蝶在飞舞,蝶与玫瑰形成了一幅中国画。如果给我一个时间,一个点,我一定不会放弃中国风,只要你敢穿,我一定不会放过任何机会,把中国的文化传达出去。谢谢!

 

  张家洲:谢谢许先生!真正知道许先生有“许建树”这个名字是因为这次推广大师的评选,之前“劳伦斯·许”是大名鼎鼎,无论是范冰冰的龙袍还是许先生为海航设计带有中国风的空姐服装。所以,我们有幸请到许先生为本次大会设计了一台纺织服装的非遗大秀,今天晚上让我们共同的期待。

  下面有请第四位演讲嘉宾,广东名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蔡中涵!

  15:40

 

广东名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蔡中涵

 

  蔡中涵:我今天讲的是名瑞这些年做的事情,当时是由潮州13个绣坊成立的公司。名瑞是1955年到80年代初一直是做手工刺绣,是我们整个公司的手工业务。80年代初,我父亲转入了定制、西式晚礼服的设计和出口,80年介入了婚纱设计,全世界可以听到名字的婚纱品牌都和我们有关系。所以,名瑞一直在引导着整个全球ODM的婚纱设计和生产。我们做了中国刺绣艺术研究院和在恭王府的“锦绣中华”的大秀等等。

  一、中国刺绣艺术研究院的成立

  我父亲从我回美国之后,把他的工艺从婚纱礼服板块抽出来,把工艺放在中国的刺绣研究上,也开始做更可以流传于后世的巨幅刺绣。全球拥有非常多的西式巨幅油画,我父亲说在我们国家在我们这一代人里,要有一些可以留给子子孙孙的东西,他觉得在现代的科技,使得已经拥有了非常好的技术,从纺织面料、丝线配色等等,已经超出了之前。所以,他觉得可以做一些突破,他就把精力放在了刺绣工作上。

  (PPT图示)这是今年3月2号中国刺绣艺术研究院成立仪式。对刺绣板块有兴趣,可以加入刺绣研究院的开发理论性工作和刺绣的开发工作。因为现在研究院的院长是李当岐老师,我父亲是执行院长。李当岐老师主要是负责学术类的开发和指导,以及和院校做一些配合、书籍的文案,我父亲更多的投入刺绣产品和艺术品的开发工作中。

  这是潮州青龙古庙的三件龙袍,这是1989年做的,名瑞前身是潮州潮绣,当时用了潮绣1000个绣娘里最好的30位,当时的经线都是98K,这三套衣服在庙里供奉了八年时间。八年之后,所有的衣服经过了保养、清洁之后,看起来是完全新的作品。

  (PPT图示)这组礼服就是名瑞集团给一个电影制定的礼服,这是80年代整个好莱坞所有女性都要指定在奥斯卡上穿的服装,有些衣服高达10磅,从手工艺上讲,这是中国从刺绣转入手工最巅峰的时代。这是中国刺绣研究院在做的一些刺绣品。

  这是一幅现代画家的画作,我们做成的绣品。这幅阿房宫图是和故宫博物院有一些合作,所以拿了原图,这一幅图和原图一模一样大的尺寸,应该是在真丝面料做了一些突破。一般的面料是1米5,我们找一个企业开发到了3米7的面料,这是中国第一幅用完整的真丝做的刺绣艺术品。

  这也是一幅巨作,需要12到14个绣娘需要三年时间的完成。

  二、名瑞嫁衣非遗秀展

  这是我们在恭王府的大秀,这是我去年推出的“中国嫁衣”,昨天我在颁奖礼上说了,因为我和我太太结婚的时候,我父亲拿出三十多年前潮绣做的龙凤褂裙,打开之后我非常惊讶,当时很多嘉宾认为是新衣服,没有人认为那是沉淀了三十年的衣服。许多人认为你们家怎么还有人在做这样的衣服,那一刻我非常强烈的意识到这样的服饰在整个中国的消费市场上,可能会有新的突破。先看一下关于大秀的视频。

  [视频播放]

   刚才大家看到了一件龙凤褂裙,左边看到的一件衣服需要绣娘五到六个月的刺绣时间。在传统的潮绣保护中,如果按照之前的做法会做一些例如屏风、挂画的刺绣,其实在用工、用料和市场需求上不符合。传统工艺,如果这样的衣服,名瑞一件衣服单店卖一件,可以养活150个绣娘,所以转换不一样。如果一般的服装厂要达到一定的效益,按照指标上只需要三天卖一件,一天可以养活50个绣娘。如果有10家这样的门店做销售,就可以养活150个绣娘,如果有100家这样的门店完全可以养活1500个绣娘。而在潮州可以绣制这样衣服的绣娘少之又少,据我所知以前二手这样的绣服是7万左右,因为这样的衣服制造需要6到7个月。

  现在我们运作下来,运营成本和各方面的指标都在下降,是有利于产品的销售。这两年名瑞一直在推广龙凤褂裙,但推广速度非常慢。因为我们害怕推广上去之后没有产品,所以我们一直是先做好基础工作,例如先要请到绣娘,只要有绣娘,就可以闭着眼接受订单。因为中国每年有1400万的结婚人口,按照离婚率来说,还有30%的离婚率市场。但名瑞一直在遵守传统和现代做结合,让年轻人接受这样的服饰。刚才李总说了,只有年轻人喜欢这样的东西,才有销售市场;只要有了销售市场,才有更多的绣娘可以传承工艺。

  现在看一下恭王府的走秀。

    [视频播放]

  刚才大家看到的就是除了龙凤褂裙之外,我们还有一些西式的婚纱,(PPT图示)上半身用的就是刺绣。今年核心还是龙凤褂裙,但这场发布会上,画风有180度的转变。我们在西式婚纱里融入了中式的元素,加入了刺绣的元素。(PPT图示)这是设计团队在开发相关的作品。因为当时时间非常紧,是直接从刺绣的绣面上剪裁了刺绣的元素。服装展示会上,陈大鹏会长说“名瑞很任性,把刺绣当成蕾丝,用在了龙凤褂裙上”。

  这套黑色的服装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大家可能在现在的认知里认为黑色不应该出现在婚宴上,实际上这样的服装是母亲出席婚宴上的。因为在中华文化里,要到一定的年龄才可以穿黑色的服饰,可能是到奶奶辈才可以穿。在香港文化里有这样的认知,香港港剧里会出现这样的服饰。

  (PPT图示)这是龙凤褂和西式婚纱短裙做的突破。这就是我们直接用西式短裙的工艺,这是名瑞明年除了龙凤褂裙之外,即将在婚纱推出的全新产品。

  因为今年的发布会结束之后,我和欧洲的销售团队、设计团队谈到服饰板块的时候,他们的接受度超出我的想象,他们说除了特殊的颜色在欧洲美学不能接受之外,这样的服装会在欧洲形成轰动,甚至会带动18世纪左右的潮流。如果这样的潮流可以出现,促进绣娘和大师们的世纪产品开发,婚纱的使用量将远远大于一般家庭装饰的刺绣品,它就可以起到非常好的市场化作用,从而带动大量的消费力。这样一来,绣娘就有活做了,可以开工了,这样的延续性就可以传承下去。

  因为发布会时间的关系,我们基本上使用名瑞这二三十年来的基础款。这就是刺绣作品的牡丹花,我们直接剪了牡丹花,上面看到的花就是最基础的刺绣作品。(PPT图示)这是恭王府的报道。

  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驻广东潮州传统工艺工作站

  接下来我们介绍的是工作站。工作站的主要任务是开发潮绣,以潮绣的品类为基础做延伸。现在整个潮州好绣娘不到一百人,在潮州的边界和山区里有一些绣娘,但没有经过正统的学习和培训,在知识面和功底上有缺陷。这也是为什么推出龙凤褂裙当中有一个特别的定制版本,去年为了定价,为了让市场更好的接受,定价是39万8,它用的是98K金,用名瑞最好的七位老绣娘。但我们发现后继无人,七位老阿姨只能做几件龙凤褂裙。因为一般的98K金线比镀金线和其他的材料难度高出很多倍,一位在龙凤褂裙工作了二十多年的老绣娘才具备这样的功底做这样的作品,就像刚才看到的密云绣,如果从20岁开始接触这个行业,干了一辈子,到60多岁,四十多年的时间只能绣制30多套龙凤褂裙。所以,这样龙凤褂裙的技术和作品都是很优秀的东西,所以我们希望培养更多的年轻人学习。

  工作站成立之后有第一期的培训班,非常开心的是第一期培训班超出我们的想象,因为很多年轻人投入到这个事业里,去做这样的事情,三个月的培训班效果和成果比我们想象好很多。这是我们司长去做的开班仪式。

  名瑞的手工坊里,这些老阿姨的平均年龄是65岁,最大是到75岁。也就是说如果这个行业没有市场的转化,没有企业持续,没有企业保护,很可能十年之后,当老阿姨没有新的徒弟,没有新人接班,这种垫金的潮州工坊就会消失,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整个加快商业化,让市场带动学习的动力。(PPT图示)这是老阿姨比较年轻的也接近60岁了。

  学习班的学生都会从最基础的钉金开始学习,垫上棉花,垫这样的棉花看着非常简单,但做这样的基础工作要花三天的时间。因为潮州最大的特点是立体,下面垫了棉花,上面是手工刺绣。但如果棉花垫得不好,做出来的刺绣就是空心的,如果棉花垫得太多,针就插不进去。所以,这样的一条龙或者一条凤,一个非常好的绣娘需要三天的时间才能完成。所以,名瑞在制作过程中,我们分拆了所有的工序,就像批量生产。有的绣娘专门做垫棉花,让她熟能生巧,有的绣娘专门做钉金的平绣,但是,可以以非常好的品质留下这样的服装。因为只有在生产效率提高的情况下,价格更合理的接近市场,销量和传统的保护才会互相起到互助的作用。最好的绣娘还是会学好所有的工序,只是分工的时候,会让更多的人专注于专长。

  (PPT图示)这是研习班的结业。研习班当中,因为龙凤褂裙有很多不同的图案,每个人会做有专攻的图案。上面的龙就是研习班开班之前已经有一定基础的绣娘,经过正规的培训之后所做出的龙凤。以前这样的龙凤会做成刺绣品,会做成挂画销售,这样的东西现在运用到男装里,做成不同的配件,最后缝制在衣服上。如果服装板块的销量可以推进,就可以拥有大量需求养活绣娘。

  (PPT图示)这是研习班的结业仪式,这是在潮州的龙凤褂裙的发布仪式。

  最后,感谢大家对传统工艺的支持,感谢领导对传统工艺的支持。希望在未来,中国的潮绣和中国的刺绣,名瑞可以通过更多的商业化推动市场的发展,让市场成为有刚需的产品,带动传统工艺的保护。谢谢大家!

 

  张家洲:谢谢小蔡总!因为今天有很多不是纺织行业内,名瑞在纺织行业内影响非常大,是一家非常优秀企业。名瑞就有一位老蔡总,有一位小蔡总。小蔡总是年轻的海归派,现在在做中西的文化结合,把中西文化的传统技艺和西方的文化相结合,中西合璧,美轮美奂。非常感谢小蔡总的精彩分享!

  特别多说一点,经过文化部批准,中纺联在潮州建立了工作站,也是第一个设立在企业的工作站模式,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模式探索“以市场为主体,以文化为依托,以产品为导向,以互联网为平台”的创新非遗传承方式。

  下面有请第五位演讲嘉宾依文服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依文手工坊副董事长殷丽莉分享她的精彩故事!

  16:15

 

依文服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依文手工坊副董事长殷丽莉

 

  殷丽莉: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媒体老师,大家下午好!非常感动有这样的机会,昨天晚上在这个舞台上代我们董事长领取了“中国非遗大使”的奖项,带着这样的感动和责任感,再次走上舞台,和大家一起分享依文中国手工坊在这十五年走过的一段路。

  主办方中纺联给我的主题是“中国模式的分享”,我希望把这样的分享带到更多的传承当中。上午陈司长致辞当中讲到,企业发

展到一定规模展现的是精神气质和文化内涵。纺织非遗是非遗保护当中非常重要的板块,在纺织企业当中,很多是走着走着自然而然走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过程。

  依文集团是当时创始人夏华(音)总带着所有的设计师到大山里寻找设计灵感,看到当地很多绣娘有非常精湛的工艺,但很难用这样的工艺养活自己,养活家,有很多都是家徒四壁,在这么精湛的工艺当中不能变现,不能养活自己,这就对我们提出了很好的课题。

  上午高书记提到我们要共筑纺织非遗的新生态,上午很多专家都提到了很好的发展理念,也很受益。但是,这个生态当中,企业和产业的发展一定是不可或缺的,下面我想利用这一点时间把企业的产业发展过程进行介绍。

  感谢到现场的每一位,因为大家千里迢迢从全国各地走来,都是因为一个主题非遗的保护,希望在今天相识,在非遗保护的道路上一起携手往前。

  依文中国手工坊已经有十五年的时间,现在已经搭建起8000绣娘的大数据库,也有三四千从绣娘绣种当中提取的纹样搭建在数据库,在数据库建设方面依文已经走行业前列。同时根据文化扶贫和旅游扶贫,我们开辟了旅游路线。在十五年的探索过程中,我们形成了现在发现、整理、创新和应用的模式。

  一、发现

  发现什么呢?上午领导专家提到了,在非遗保护过程中,最重要的元素是人,我们发现了大山里的手艺人,我们探访了上百个村落,数万里的路程,探访了上万名绣娘,让他们知道她们的手艺是可以养活家庭,而是让他们在家里养着鸡,养着鸭,又能够通过刺绣的方式养活自己,养活家。

  (PPT图示)这就是我们的绣娘代表,有独臂绣娘、70多岁的潘奶奶等各种各样的传承人。传统的纹样放在博物馆更适合,怎么和现代生活相结合。因为本身依文从事时尚行业23年时间,有100多人的设计师团队,通过原有的纹样进行设计再造,提取我们自己的IP,更容易和服装结合在起来,同时我们也对接上千名设计师,让古老而美好的纹样,可以赋予现代更时尚和美好的元素。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可以形成时尚策源地和文旅地方的原乡,发现人,发现物,再发现这样的地方。

  二、整理

  发现之后,经过自己的系统化进行整理。整理过程当中就建立了刚才提到的大数据库。现在签约绣娘8000多位,已经形成了国内最大最全的绣娘数据库,可以从数据库可以了解绣娘来自哪个村,哪个绣种,把手工艺人谱系化,可以很快的定位到她的技艺,相当于把每个人打造成IP,在她背后代表的是文化和刺绣的工艺。同时我们把他们的作品提取出这样的纹样,在每个纹样的背后,不仅可以直接用在作品上的绣线,代表的是设计师设计可以用在现代服装和现代手工艺品上的纹样可参照的设计。同时还有很多的故事,比如说蝴蝶和鸟妈妈的故事,就是蝴蝶产卵在水上之后,由鸟孵化,最后形成是龙、虎、蛇和人类的祖先江央(音)。

  因为绣娘很难离开家乡,所以我们就为她们建立了博物馆,带着传统的技艺,中方的美学可以在当地因为博物馆的投资比较大,可以辐射的地方相对不是那么多,所以根据绣娘作坊的环境,我们把很多绣娘的家里打造成绣梦工坊,现在有100多个绣梦工坊在各村各寨生根发芽。(PPT图示)这是一位当地的带头人。

  三、创新

  创新是设计美学的创新,传统美学的创新。刺绣是一个密码箱,怎么打开它?就是时尚。我们提取纹样设计,用在现代的服装上,就是解码的过程,让现代人通过服装解码的过程了解它、爱上它,用时尚的语言诠释民族文化的基因。现在的纹样不仅仅是用在服装上,还用在家居、文化用品等等,我们用的笔记本都开始大面积的使用。

  文化部经常提到非遗的发展要“见人见物见生活”,怎么在身边的生活当中实时看到它,是作为企业要做的事情。不得不说的是在创新当中做的培训体系,刚才也有很多企业家老师说到了非遗人、非遗班,可能有很多大师可以到大学里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和研讨,但更多的绣娘散落在每个村庄当中,就需要把老师带到村里,让他们在自己的县城和村寨就可以参加培训。比如说以前的故事,每期培养200多个绣娘,每次请到县城以后,因为家里男人是主体,很多人不愿意让家里的妇女在外面培训,经常一期培训一周多时间,经常拉过去第二天就不见了。所以前期非常艰难。

  (PPT图示)大家看一下上两张图,这是前两年我们在贵州黔西南做的培训,年纪大的绣娘可以把孙女带到现场培训。因为有一批人经过培训,拿到认证,接到的订单更多,身边一部分的人日子好起来了,所以大家更接受这样的培训。

  介绍一下我们的创新体系认证。我们现在有省级、州级、国家级的非遗传承人,现在我们认证一级工艺师、二级工艺师、首席工艺师,这也是过程中摸索到的一些方法。

  在创新过程中,仅仅凭借我们的产业化这是闭环的过程,也是长效的过程。怎么可以让当地绣娘在做绣的过程中带来效益,我们打造了“手工艺术绣梦之旅”,这些艺术家走进当地,不仅是交通、旅游的消费,给绣娘的下单量都是3000到5000不等,就把当地的就业问题解决了。我们也带着全球设计师走到非遗保护点。

  四、应用

  因为依文在时尚行业几十年时间,每年都会参加国际时装周,这个过程中国际化可以推广当地的文化是我们的优势,所以我们也邀请了国际礼仪大使Miss Dally作为形象大使,还有凤凰卫视的小婷老师。国家领导人也会给我们项目一些指导和意见,我们也建立了一些产业联盟。靠依文一家购买刺绣作品和非遗的保护,力量还是非常单薄,我们建立了三十多家的技艺保护联盟,他们需要纹样或者订单都可以通过我们平台进行链接。

  我们也推出了全国首家手工艺线上选品平台,包括了手工艺、家居、服饰等等。我们正在筹建当中线下手工艺交易中心,是在贵州,就是把手工艺集中在一起,像打造特色小镇一样进行打造绣梦小镇。绣梦小镇也和政府进行签约筹划。我们把手工艺的传习从娃娃抓起,把基地搬到了当地。大家有空可以去看看。

  因为我们做时尚,有很多线下的门店,可以在线下门店进行快速的推广,所以线下门店也是非遗文化传承的窗口。通过全球设计师的参与,更多的传统纹样被提取,IP化后应用于时尚的产品,很多企业使用过程中我们进行IP的授权,这是西装上的《清明上河图》,被老外收藏了。还有耳饰和配饰方面也在进行了。还有笔记本,前两天进行了试销,短短时间就销售了3000多个产品。我们对绣娘的培训是一边培训,一边刺绣,达到的目标是学之能用,用之能产,产之能销,把培训变成了闭环,可以直接生产,直接销售,直接产生收入。

  这是日本的婚纱品牌桂由美,有一期婚纱就是和我们联合,刺绣由我们做。我们和黄金时尚行业,在11月1号和国际黄金进行了走秀,以前黄金的点缀纹样有变成了我们的刺绣,这是跨界的创新联合。这些绣娘在大山里很难走进都市,上一次我们在大使馆举行了一次走秀,就把绣娘带到了现场,她们一边刺绣,旁边一边走秀,让大家把文化自信扬在脸上,甜在心里。刚才几位嘉宾都分享了过去站在世界舞台上的体会,和现在站在国际舞台上不一样,依文也是一样,带着绣娘走上国际舞台非常开心。(PPT图示)这是我们在伦敦奥运会的开场,国际媒体说这是一个中国企业在奥运会开场之前的第一枚文化金牌。

  (PPT图示)这是2017国际时装周,我们有一场专门以黔西南州布衣文化的表达。这是刚刚结束的伦敦大使馆传统手工艺英国行。“黄金岁月”是我们和一些设计师进行主题时装秀,还有国家邮票“千里江山图”用在服装上,把传统手工艺的传达通过线下的载体传达出去。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过程中,也做了精准扶贫,所以在前不久也拿到了“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的大奖,这份鼓励对我们非常重要。过去十几年当中有很多摸索,让我们觉得很孤立,很辛苦,但咬牙坚持下去就会发现目前大家对非遗保护越来越重视,目前我们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再往前走的过程中觉得脚步更加坚实了。今天大家从全国各地参加这样的非遗大会,心里很温暖,我们想传递出的就是能够结合全社会的力量,为非遗保护做一点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

  所以,总结整个非遗传承模式就是我们走进大山,携手上万绣娘,再创、打造非遗传承新模式。创建绣梦工坊,帮助绣娘创业脱贫,过上有质量的生活。同时我们创建大数据,让企业有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培训到人,订单到户,采用“文旅扶贫+电商扶贫”。

  在非遗传承保护过程中,我们用公益的心,商业的手法,国际的力量,改变传统手工艺人的命运。希望在场的人一起做非遗保护的事情,这个时间是是一辈子。谢谢大家!

  张家洲:谢谢依文!听到这些,大家都会非常感动。最早见早依文夏总的时候,他说十五年前做非遗保护,感觉那条路就像歌词里说的“走得好孤独”,现在在非遗保护的路上有很多的结伴者结伴同行,这十五年当中真的感觉到了企业的责任担当,完全依靠自己的财力、物力、人力走进黔西南大山,挖掘传统手工艺,把传统手工艺和市场相结合,振兴传统手工艺。这些企业家真的让我们肃然起劲,再次感谢殷总的分享!

  最后邀请下一位嘉宾也是大会合作伙伴杭州新天地文旅集团总裁林瑾谈文旅的开发。有请林总!

 

  张家洲:谢谢依文!听到这些,大家都会非常感动。最早见依文夏总的时候,他说十五年前做非遗保护,感觉那条路就像歌词里说的“走得好孤独”,现在在非遗保护的路上有很多的结伴者结伴同行,这十五年当中真的感觉到了企业的责任担当,完全依靠自己的财力、物力、人力走进黔西南大山,挖掘传统手工艺,把传统手工艺和市场相结合,振兴传统手工艺。这些企业家真的让我们肃然起劲,再次感谢殷总的分享!

  最后邀请下一位嘉宾也是大会合作方杭州新天地文旅集团总裁林瑾谈文旅的开发。有请林总!

  16:40

 

杭州新天地文旅集团总裁林瑾

 

  林瑾:欢迎大家来到文渊狮城!在非遗方面,我们还是小学生。我想讲新天地文旅集团在文化发展实践当中应用的粗浅探索。

  以前有很多人说千岛湖风光很漂亮,但是没文化,自从2012年中央电视台对千岛湖的水下古城做了深度的挖掘之后,千岛湖从此之后成为了世界上最有文化的一座湖。从一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有三个节点值得称道:第一是宋朝的时候,张氏一门五进士,当时朱熹来到遂安;第二个阶段,徽商闻名天下,徽商最大的特点就是儒商,就是赚钱的同时非常重视文化课的教育,他们在外面经商成功之后,大力建设书院;第三,1959年,为了新安江水库的建设,29多万的移民远走他乡,从此成就了这座世界级的文化资源千岛湖。

  在一千多年的深厚文化中,我觉得有两方面让我非常感动。一方面就是连绵不绝的乡愁故事。记得开园前,我们就收到了一位移民给我们的一封信,他说“我的老母亲刚刚在开园前的两个月去世了。她在临终前一直念念不忘,说‘我一直很想去文渊狮城,去看看我曾经生活过的家乡,去摸摸那熟悉的牌坊,去摸摸那熟悉的门’”。开园以后,他们都在说东大街的几号是我家,有的说不是你家是我家。

  开园之后,我们收集了很多他们和故乡之间非常深厚故事、照片和信件。现在我们正在建设移民馆和影像馆中藏起来,接下来让它不断的生长。

  接下来就是博大精深的新安文化,现在很多人不再提新安文化了。在它的框架中有六大板块,最著名的是新安理学,就是朱熹的“格物致知”,其次是新安医学,还有新安的工艺。这么多文化,如何把它体现出来?我记得设计当中分为两派,做文化策划的时候,文化策划单位进行了彻夜的讨论,整个晚上不睡觉,把原来的思路全部推倒,提出了第二个思路。

  第一个思路就是做传统的博物馆方式,把我们收集的优秀内容放到博物馆,做一个大型的博物馆,然后做各种陈设,再加上非常高级的声光电,加上VR、AR,可以带来最震撼的五感。我们当时就问看了之后很棒,回去之后怎么样呢?我们自己都经常出去,带回来的旅游纪念品从此被我们遗忘在柜子的深处。

  另一派提出的是每个人对每个旅游最感兴趣的是自己从未到达或者从未深度探索过的地方深度的文化部分,到这个地方应该深刻的理解,不是吃一顿就可以了,而是看这个你们带给我们什么共鸣,生活带来什么启发,对生活方式有怎样的提升,我们认为这是比较好的路子。所谓“润物细无声”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一个人的生活态度。

  过程中我们选择了两种方式,就是不要做“古”,这个“古”就是不做老祖宗的东西,因为我们做不过别人,我们的优势是知道当今的受众需要什么,切合时代的需求。第二不要做看的,要做玩的,都知道对小孩子寓教于乐,成人也是一样,最容易引起大家的兴趣。

  经过这样的原则之后,我们对全体系的新安文化重新进行了归纳提炼,选择了最容易上手的就是孩子都愿意去看、去摸、去学的东西,就是百工。我们把新安百工作为文渊狮城在地文化IP提炼的重点,这也是2015年我们开始和非遗文化结上缘份的起源。

  在座的大师比我们了解,有麻绣,有淳安石雕、砖雕等等,有很多的璀璨文化,我们在新安百工当中进行了挑选。2010年我们和浙江省非遗文化中心进行交流之后,大家觉得很好,因为我们这个基地非常有利于实践。很多都是非遗的文化传承,但生活中间“大众生活”的理念提出了很久,但是在合适的基地上真正发展,还没有很好的例子。所以,2015年我们挂上了“首个生活化体验”的牌子,我们开始了麻绣开始的纺织类非遗,中纺联给了我们极大地的支持。2017年我们把丝棉麻的研究中心建立起来,但现在还做得非常粗浅。但从一开始的宽泛体验想法走进了纵深发展的专业道路,也促成了这次大会让我们有幸与各方大师一起交流和学习。

  因为我是一个消费者,所以我的观点是从普通消费者的角度去看。因为很多朋友都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点和传统文化之美,但不知道从哪条道路可以去接触和切入。非遗传承一定要有人喜欢,不要做没有观众的演出,不要自娱自乐,一定要有人捧场、有人叫好。我也比较喜欢非遗,但还停留在地方,我买到很多好的非遗产品但很多场合不能穿也不能用,劳伦斯·许先生的服装可以,但就是太贵。如果有一天大众的生活中都可以出现这方面的衣服,或者生活用具,日本往生活大众推的角度,会比我们走得更多一些。

  为了这样的目的,我们扩大了受众面,加大量,在文渊狮城中推出了两款产品,一个是百工坊,一个是大学堂。一方面是美院的五个工坊,首饰、纤维、玻璃、木工、陶艺,还有手工艺的布艺的、纺织的、“淳安三雕”的木雕等等。观众可以跟着去体验,还有相应的课程。前期我们试行,当地的学生尤其是孩子们对此非常喜欢,接下来我们还会向青年的群体做大量的推出。

  第二个就是生产端,我觉得非遗要传承一定要生产,你们在街区可以看到当地一个村民很快乐的工作,她现在是纺织工坊的带头人,她真的很快乐。江家镇在60年代是工业重镇,她妈妈就在工厂里工作。后来工业重镇要改成旅游重镇,后来工厂外迁,她以前在外面的工厂工作,后来也回来了。后来我们请她进来,她报名了纺织工坊,现在她可以提出一些想法,现在一个产品30块到50块不等,但她得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

  我们把周边的手工艺人和村民,基本上和我年纪差不多,把她们吸收到景区里进行就业,相当于上班的方式,根据刚才提出的几种门类装修起来,免费提供店铺,让他们生产自己的东西。以前有一个竹编师傅,自己做的产品卖不出去,上次我们给他提出了一些建议,让他修改产品方式。上次定团购价1200块/个的竹篓,我都觉得很贵,还有人排队买。一方面他自己的自信回来了,另一方面也可以养家糊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他们进行再培训,组织一些培训课程,一些出类拔萃的人出来以后,大家看到那个人赚钱了,那个人成功了,觉得自己也可以。慢慢形成了一个个专业小组,慢慢把出类拔萃的人变成组长,慢慢对周边的村庄进行全面的培训。这些人培训好了以后,也将是新天地文旅集团来料加工的一个点。

  非遗要传承一定要有新思想。每件非遗在曾经的时代一定是引领潮流的,那时候每个贵夫人都最先抢最先出来的工艺产品和有创造力的产品。以有这样的一件东西为荣,现在为什么没有了?是因为不符合现在的生活需求,和现在的生活节奏和生活功能慢慢有一些脱节。

  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入当代的一些好理念。目前我们和中国美院、杭师大已经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他们在文渊狮城里设立了各种工坊,学生的创作、国际交流、老师的封闭式创阶段全部放到我们的场地里,在这个过程中,规定创作一个月的时间有一周时间面向普通游客。其中,我们同时连接了当地的手工艺人。把这些贯穿到文渊狮城传统老字号里,形成文渊狮城的定制款产品。

  新天地做什么呢?我们不只是提供一个场地,我们利用新天地非常强大的优点,做时尚发布、专业论坛、培训推广、产业化、电商平台。新天地集团的优势是全方位的需求数据分析,因为我们有很多旅游景区,文渊狮城只是其中一个;我们有很多酒店,还有很多商业综合体,最重要的就是客群。各种客群的需求、分类、爱好、地域,背后的大数据非常重要。其次是系统化的商业运作模式,现在文渊狮城的景区体验店加上已经成熟的电商平台,在新天地平台综合体的运营商非常容易驾驭。

  刚才提到了和多层次的文化阵营的合作。所以,在整个过程中,和非遗文化和中国的传统优秀文化,只要是中国的大地,大家喜欢的文化都是可以放进来的。这些文化和旅游结合在一起,推向最普通的人民大众,让它成为普通大众所喜欢、愿意购买的时尚畅销品,这是新天地文旅集团所能做到的一件事。

  最后,我想说让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一种消费的常态,这是我们的愿景。我觉得,每个人都喜欢消费,我每年花在买东西上的钱也很多,每到一个旅游景区最容易的就是花钱,买买买,买什么东西呢?希望通过在我们的景区里把非遗文化和时尚需求、手工艺产业端结合在一起,推出商品,因为这是第一阵线,希望通过这样的做法,能够促进或者说能够为整个中国品牌、文化产业的发展做一些探索和贡献。我希望,愿意和我们一起合作和有志于做这件事,很荣幸的邀请到你们,和我们一起完成这个心愿。谢谢大家!

 

  张家洲:谢谢林总!刚才林总提到了朱熹,穿越一下南宋诗人朱熹,他曾经在吟山书院有一句有名的诗句“问渠哪有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水要清澈,一定要是活的。我觉得“活”字特别契合今天的非遗传承,活态传承,它传承一定不是在这个地方,而是实践,见人见物见成果,这是非遗传承的发展方向,也是重要的理念。

  相比今天上午的主题大会,领导的精彩发言都是高屋建瓴,有指导性,很有前瞻性。今天下午的主题论坛侧重于纺织非遗活态传承的生动实践,非常鲜活的一个个例子,我在朋友圈看到大家说今天下午的论坛非常好听,很久以来没有这么喜欢听论坛了,真的非常欣慰。

  六位演讲嘉宾是非遗传承人、企业家、设计师的群体代表,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技艺的深切情怀和责任担当,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纺织传承技艺才得以流传至今,长盛不衰。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以上六位嘉宾给我们带来最精彩、生动的故事,感谢他们!

  17:00

  所有宏观的规划都重在落实,任何理想目标都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我觉得关键是要把规划和努力的方向落地,所以接下来的环节就是一个落到实处的重要环节——签约仪式。

  今天的签约仪式有两个重要的签约内容:首先,有请第一项签约嘉宾上台,中纺联与新天地文旅集团进行战略签约,共同推进适合不同文化旅游产品纺织产品和相关产品的生产销售。有关请中纺联副会长孙淮滨、新天地文旅集团总裁林瑾上台!

 

 中纺联与新天地文旅集团进行战略签约

 

  下面有请签约嘉宾文化部非遗司司长陈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副书记陈伟康,纪委书记王久新,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设计师协会副主席周一奇,中纺联副秘书长杨峻,中国印染行业协会会长陈志华,文化部非遗司原副司长屈盛瑞一起上台和我们见证这个重要而有意义的时刻!祝贺双方签约成功,希望以后合作更加深入!

 

中纺联非遗办、中国纺织出版社、大师小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三方合作签约

 

  第二组签约是中纺联非遗办、中国纺织出版社、大师小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三方合作签约。有请三方代表!请非遗办孙会长代表!中国纺织出版社社长郑伟良、大师小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陈曦蕾代表上台签约!有请!三方签约主要是通过品牌和项目运营促进纺织非遗在图书出版、影视制作等领域的传播及创新开发,共同促进纺织非遗的多领域开发和多元化发展!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三方合作签约表示祝贺!三方合作是图书出版、影视制作等领域传播和创新开发,这是纺织非遗的创新开发,今后可以在深圳卫视看到三方很多的纺织非遗的故事。祝贺三方!

  非常感谢领导们!有请领导们回座!

 

  张家洲:非常高兴能够看到战略合作签约达成共识,以及今后共同的努力方向。最后,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淮滨发布《中国纺织非遗可持续发展千岛湖宣言》。有请孙会长!

  17:10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淮滨发布中国纺织非遗可持续发展千岛湖宣言》

 

  孙淮滨:下面我代表大会组委会形成的共识,以《千岛湖宣言》方式进行宣读。

  《中国纺织非遗可持续发展千岛湖宣言》——2017年11月29日

  今天,在美丽的杭州千岛湖,首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成功召开。来自政府、行业及社会各界的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家、设计师、传承人、新闻媒体欢聚一堂,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极大的热情,共谋新时代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大计。

  我们形成共识——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弘扬纺织传统文化,振兴纺织传统技艺,既是纺织行业为繁荣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所做的贡献,也是纺织行业不断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重要途径,更是解决行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举措。中国纺织工业要加快提升文化软实力、文化创造力和文化影响力,增强文化自觉,重塑文化自信,弘扬工匠精神,推进“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

  把握历史机遇——纺织工业是我国传统支柱产业、重要民生产业和创造国际化新优势的产业,是科技和时尚融合、生活消费与产业用并举的产业,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主要消费品,纺织服装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纺织行业要深刻认识党的文化使命,把握历史机遇,传承振兴纺织传统文化与工艺,在美化人民生活、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生态文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拉动内需增长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共建“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是经贸之路,更是文化之路。共建“一带一路”,不仅在经济和其他方面,也为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纺织服装历史与文化交流合作带来新机遇,以精湛的纺织传统技艺和精美产品为载体,有力增进中国与沿线国家民心相通,共建“一带一路”文化繁荣。

  坚持基本原则——纺织非遗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不复古泥古,不简单否定,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不断补充、拓展、完善,使之成为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力量。

  同时,正确处理传统技艺与现代工业文明的关系,加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融合,在科学辨析传统文化价值的基础上,使优秀传统文化与技艺更好地融入现代工业文明,成为现代文明发展的元素和根脉;正确处理传承与市场的关系,在进一步激发创意的同时推动非遗传承与市场的融合,在横向融合与纵向延伸两个维度上促进纺织非遗与相关产业、相关领域融合发展;正确处理传统与时尚的关系,推进纺织非遗与品牌企业、时尚设计的结合,促进纺织传统工艺在产品设计、开发与制作中的实际应用,充分挖掘文化内涵,培育国家品牌;正确处理传承与金融的关系,开拓纺织非遗投融资市场,推进纺织非遗与金融领域、资本市场对接,推动文化、产业、金融多领域合作与共同发展。

  促进全面繁荣——保护与传承纺织非遗,促进可持续发展,我们将在适应新形势、落实新理念、对接新需求、培育新业态上下功夫,坚持创新、对接市场、挖掘特色、融合科技、走进生活、增进外交,积极探索实践纺织非遗传承与创新的方向与路径。

  我们郑重承诺——不忘初心,肩负使命。纺织非遗承载着纺织行业、纺织人最广泛、最深切的情感与生活。我们将致力于传承本土文化,充分挖掘纺织非遗独特价值和无穷魅力,推动文化与经济全面发展。

  新时代的中国纺织工业,已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站在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历史阶段、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准确把握新时代的特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指导工作,坚定文化自信,重塑中国纺织产品自身独特的时尚品位和文化价值,扩大有效供给和中高端供给,打造一批享誉世界的中国纺织服装品牌,提升品牌附加值和文化软实力,切实解决好纺织行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让纺织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真正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今天这样一个新时代,中国纺织非遗迎来可持续发展的春天。让我们携起手来,集全行业智慧、举全社会之力,为构筑纺织非遗可持续发展新生态,建设纺织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奋力目标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