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后危机时代 贸易纠纷升级 近日,北京一家纺织企业与美国公司的一场贸易纠纷刚刚结束。2010年12月,该纺织企业与一家美国企业达成出口协议,合同金额约30万美元,中方发货半个月之后,对方要求延迟付款,谁知一延便是四个月之久,期间多次敦促无果。 |
|
![]() |
三大类贸易纠纷频发 国际纺织贸易纠纷种类多、覆盖面广,北京京闽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邢志刚认为,信用证纠纷、合同纠纷、资产抵押纠纷是比较常见的三种类型。 |
|
类型1——信用证纠纷
|
|
类型2——合同纠纷
|
类型3——财产抵押纠纷
律师解析:当国外公司要求以其分公司资产做抵押,原则上很少有中方公司在贸易过程中去核实对方的资产情况。一般来说,中方公司只能委托律师进行资产核查,律师出示调查报告,对国外公司的驻中国分公司的工商注册情况、资产、银行纳税、动产、不动产等情况进行调查。建议企业在相关贸易事务中聘请专业律师对合同中对方的公司进行必要的调查,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
![]() |
进军新兴市场须预知风险 邢志刚表示,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占我国出口市场比重60%的主要发达国家经济相继陷入衰退,进口需求大幅萎缩。在此背景下我国众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急于通过拓展新市场来扩大贸易量,巴基斯坦等欠发达地区成为目标市场。但企业对新市场缺乏足够了解,套用在发达市场的国际贸易经验,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导致贸易纠纷甚至贸易诈骗频发,企业损失惨重。梁华介绍,新兴市场是我国对外投资的主要对象国,也是贸易纠纷频发的是非地,贸易风险指数极高,建议企业一定要事先选择好争议解决方式。 |
|||||
|
|
![]() |
知识产权纠纷凸显 |
电子商务成敏感地带 |
![]() |
仲裁:解决贸易纠纷的新“娘舅” |
![]() |
如何利用仲裁调解?
|
后记: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外向型制造加工企业较多,企业之间竞争激烈,甚至大打价格战。而国外买家往往具有“甲方”心态,在合同制定和履行过程中较为强势,且甚至存在一些故意设陷的状况。面对贸易纠纷,我国很多中小企业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如果纠纷涉及金额较小,就选择默默承担。在贸易壁垒、反倾销层面的国际贸易战中,也是如此。 然而,企业应该看到,缺乏维权意识、法律意识,不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利益,正是我国企业在对外贸易中的软肋,为一些国外买家无视契约提供了“理由”。回避的代价是高昂的,在当下越发严峻的国际贸易环境中,国际贸易风险复杂多样,由知识产权、电子商务等引发的新兴贸易纠纷正呈现高涨态势,如果我国纺织企业表现被动,那么会逐渐丧失在国际贸易中的“游戏规则制定权”,也不利于相关的人才体系和企业制度建设。长期下去,无益于中国国际贸易环境的改善,因此,企业应正视贸易纠纷,学会按经济规律和法律规则办事,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方式。 |
[中纺网络] [网站简介] [用户注册]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