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时装设计教育家、时尚思想家、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Ms. Jane Rapley带来西方的先进经验和设计体系,谈论由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设计之前,需要考虑的生产以及受众等问题。

  品牌的DNA到底是什么?最重要的一点显而易见的就是一个认同性,文化的认同性。所有的国际品牌都考虑到随着时间的发展消费者的需求是什么。品牌要实现长期的一个发展,就需要考虑到在整个的世界当中一个可持续性,要考虑到一种品牌的诚信性。

  另外一个元素就是概念,也就是这个品牌想表达什么样的理念。谁能够驱动于品牌的创造性呢?应该是设计师。所以在这里想说设计师是核心,而不是终端。需要有设计师把他们的思想传递出来,为了能够更好的来推动更多的市场,设计师需要更多的创造性,能够更深入的开发这个市场。【详细信息

 

台湾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卢希鹏先生讲述“品牌价值相对论”。

  我常常讲许多品牌不是制造出来的,是比较出来的,对于一个本土的东西、本土的产品,常常都是最国际化的。我们讲许多的品牌价值是个认知,而认知到了的事实才是事实。品牌认知是一个认知的话,这个认知常常不是由制造业所决定的,而是社会大众所决定的,林志玲的娃娃音到底是可爱还是做作,其实可爱和做作不是由林志玲所决定的,而是广大认知的人所有决定的。一个品牌的建立不单单靠传媒在做这件事情,一个人演戏的功夫、讲话的方式,都是建立品牌的一个过程。【详细信息

 

著名文化学者、评论家张颐武从“全球化和全国化”的角度,来呈现他眼中中国时尚的模式与架构。

  我们怎么样迎合中国年轻消费者的需求,一个是中产阶层,一个是中国的80后、90后年轻人。他们注重自我的感受,注重个体的感觉,他们不再注重积累,他们不再注重储蓄,他们要花钱,这个钱能不能流到我们这里来,这个不乐观。我们发现服装都有中国元素,我们觉得中国元素很重要,这个历史灵感不能帮助我们走的更远,这些国内的民族特色往往既是有时又是一个局限,反而显得我们低端,我们受到困扰。这个方面之外还有一点,来自中国文化混杂性的活力,就像《失恋33天》这样的活力,我们没有把握年轻人需求的时候,我们的时装品牌就会显得落伍,就会显得过时,就会显得没有应和中国内部现代化的进程。我们现在应该重新掌握来自内部的混杂的灵感,这个时候你会发现,我们既需要有本土的感觉,做好自己的市场,做好中国市场本身就是走向世界,当然另一方面我们也还要继续保持制造大国的优势,但同时我们另一方面也需要创造一个真正和自己全国化配合的市场。【详细信息

 

《Women”s Wear Daily》亚洲主编Ms.Amanda Margaret Kaiser,正在以其对国际前沿设计师的采访体验,从媒介的角度带来对于世界时装产业的思考。

 
    关于沟通,很显然,时尚的杂志对于你这样的传播是非常重要的,当你希望在中国出现的话,时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杂志,因为在中国有这样非常著名的杂志名称出现,但是你知道包括一些社会媒介体制,包括杂志的传播也是非常重要的。你知道在今天这样一个世界,沟通的平台越来越重要,有的销售使用微博,还有facebook,和他们的顾客进行沟通。在中国也有DBS,或者新浪微博等等,他们也是很好的沟通。我相信在传播过程中,如果做得好,你可以在你的网站上进行宣传,你可以参加一些时装秀,来增加你的知名度。【详细信息

 

著名设计理论家王受之先生做主题为“品牌的滥觞”的演讲。 
  
 
  中国的时装品牌要真正立足于世界之林,我们得做几个事。
  第一个事情,中国没有一个统一的高级时装的市场,我们总是把高中低混为一谈,这是一个最大的问题。不像外国的时装辛迪加,他们就是只评论那些最好的,我们没有,我们都混着评,并且经常是哪个制造商钱多就可以进去评。我说中国要做的话,必须要做出一个法国20年代推出的市场,这个市场是有一小部分人在那里工作的。2009年,我当时很有幸见到你们的会长,我也见到辛迪加,他在法国造神造了20年,中国没有这样一个神,也没有这样一个台,我们得有小圈子,这个小圈子打品牌,品牌变成世界一流品牌,你才能降到第二级。【详细信息

 

360时装的创始人Ms.Anina Net 谈“移动&时尚––为新顾客服务”。 
  
 
  很多人喜欢互联网的体验,要抓住他们的想法。通过这种渠道,把你的应用程序下载到他们的手机上。他们就会对你的品牌感兴趣,然后他们将会成为你的粉丝,包括微博上,你可以把一些信息推给他们,然后让他们成为你的VIP顾客。你可以通知他们,通过这个移动来通知他们,比如说你可以提升他们的兴趣,并且和他们保持的很近。【详细信息

 

当代艺术家刘小东先生谈“时装与心理”。
 
  有一个外国很大的品牌请我去当嘉宾。他会提前跟我定制衣服,穿的很舒服,地毯不会走的太长,你不太爱露镜的人,你可以往后一点。中国的红地毯很窄,我们走着很别扭,然后配一个模特美女,我觉得我很奇怪,像一个老怪叔叔。外国大品牌不会这样做,他会调查你的人际关系,他给你配一个人,你很难想象给你配一个这么好、这么舒服的人,好像你认识他,他知道你的圈子在哪儿,你认识谁,你跟谁在一起舒服,这是很细的一个心理。这个心理对于我来讲,我就愿意买这个牌子。我是一个服装的消费者、观望者,不是设计者,也不是推动者,我喜欢这样的心理。这个心理就是你见到这个牌子老想看一看,或者买一买。【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