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本网专区 > 正文 
 
  冀新:创新观念 技术进步 实现企业快速发展
青岛纺机董事长冀新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大会上的发言
2008-12-26
分享至: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对企业而言,改革开放的进程,就是企业逐步走向市场,成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市场竞争主体的进程。青岛纺机始建于1920年,快速发展于1978年以后国家改革开放的大好环境下。经过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经历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的重要历程,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艰难挫折,但在青机几代人不懈的追求和努力下,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具有梳棉机、清梳联、自动络筒机等四大支柱产品,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拥有资产总额超过十亿元,两千余名员工,实现年销售收入近三十亿元,产品装备了国内近90%以上的纺织企业,还远销亚、非、欧、美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企业的综合实力在国内同行业中名列前茅。是中国纺织机械制造行业的大型骨干生产企业,纺织梳理设备与自动络纱设备的重要生产基地。
  站在30年这个临界点上,回首自改革开放以来企业所取得的巨大进步,感慨万千,倍感欣慰。主要有以下体会和感悟与各位领导和同仁交流。

一、改革开放,快速发展,观念创新是根本
  三十年的跨度很大,以产品为载体的企业无论在体制机制还是企业运营管理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人们思想观念和意识的变化是首要的,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发展的根本所在。
  80年代初,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贯彻和纺机产品的成熟,梳棉机出口贸易的比重不断增长。特别是在东南亚市场,我们根据用户要求,对产品结构不断进行完善和改进,开始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产品的开发必须满足市场和用户的需求.不断提高产品的使用性能,提高其实用功能和美学功能,这是一个本质的转变,是从计划经济思维转向市场经济思维的开始。
  改革开放以来,企业逐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用户要求为中心的理念,并确立为企业的经营思想,客户满意程度的高低成为评价企业适应市场,提高工作质量的检验标准。由此,质量、管理、创新与快速反应成为企业的工作主题。正是因为企业经营理念的不断创新和升华,企业经营战略和思想的持续变化,才带来各项工作的变化和进步,企业保持着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

二、 解放思想,快速发展,技术创新是动力
  青岛纺机在1978年以前,主要生产棉纺配套设备梳棉机,台时产量只有15公斤左右,每万纱锭要配20-22台。企业产品技术水平多年来徘徊不前,创新能力不足,产品开发技术进步缓慢。
  改革开放以来,在纺织行业产业升级和中国纺织行业高速发展的带动下,青岛纺机于90年代初提出“攻清梳 上络筒 工艺上水平”的技术进步方针。在国家纺织部和省市领导的大力关心支持下,在中纺机集团的领导和帮助下,坚持立足自我,积极寻求国外合作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从清梳联、自动络筒机等产品的开发生产和全面提高制造工艺水平等三方面入手,加速了企业的产品研发和技术进步。
(一)对传统产品梳棉机,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技术改造,逐步形成了高、中、低档;适应棉、毛、化纤及环锭纺、气流纺;应用于棉卷、清梳联等多品种多系列的产品族群。在上世纪80年代至今,青岛纺机研制的一代又一代新型梳棉机的台时产量不断提高,现最高已达到100公斤以上. 每万纱锭仅要配4-6台,产量和机电仪一体化水平与国外的差距不断缩短。
(二)纺织企业采用清梳联生产工艺技术,可实现纺纱工序的连续化和自动化生产,是棉纺行业由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的需要,是棉纺行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技术改造的主要项目之一。1994年1月由青岛纺机等单位合作研制生产的“国产清梳联合机”技术水平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山东德州棉纺织厂联动实验成功并通过了专家鉴定。自此青岛纺机开始与国内外多家设备对接,自主成套。
  2005年,随着清梳联工艺在纺纱工艺技术改造中不断推广,在环锭纺普梳和精梳工艺,气流纺针织纱和再生纤维及羊绒、绢丝等非棉工艺领域,清梳联都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并开始进入拓宽工艺领域阶段。2006年清梳梳联产品获得全国纺织科技大会颁发科技一等奖。
(三)对自动络筒机设计开发试制始于1978年。当时改革开放的政策使国内棉纺厂引进了国际先进水平的自动络筒机,而自动络筒机设备的制造对于国内纺机行业来说还是空白。按照当时纺织部的部署,青岛纺机承担了自动络筒机测绘、试制生产的任务。经过近一年的开发设计,生产制造出了国内第一台GA001型自动络筒机样机。由此,青岛纺机迈出了向纺机多产品、多领域发展的重要一步。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1992年国家和当时的纺织工业部站在纺织行业进步和发展的战略高度,审时度势,成功启动了振兴中国纺机“两机”项目,在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同志的亲切关怀下,青岛纺机获得了与意大利SAVIO公司合作生产自动络筒机的项目。批准立项贷款2927万元人民币,国家拨外汇350万美元,之后又追加贷款1000万元人民币,要求实现生产规模为年产150台自动络筒机。随后的十几年时间里,青岛纺机不断加强与SAVIO公司的技术合作,自动络筒机产品技术日趋完善并实现了技术的自主创新。研制出了改进型的ESPERO-NEW和最新一代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性SMARO型自动络筒机,并于2008年获得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8年,青岛纺机现代化的新型工业园区投入生产,自动络筒机生产能力和规模达到年产2000台。SMARO新型自动络筒机批量投放市场,标志着自动络筒机产品开发研制真正意义上的进步。至此,2007年销售自动络筒机926台。青岛纺机历年来所生产提供的自动络筒机产品到2008年超过了3000台,为国家给予青岛纺机的“两机”政策交了答卷,同时也为我国纺织工业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青岛纺机在不断借鉴学习、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加快自主研发、技术创新的步伐,研发生产的成套清梳联产品达到了当前国际先进水平;自动络筒机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技术引进、快速进入市场、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产品快速、持续发展的道路。自动络筒机的成功,不仅改变了中国纺织行业自动络筒机技术长期以来依靠进口的尴尬局面,提升了中国纺织机械制造行业的形象和地位,同时为我国纺织行业产业升级和竞争力的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从企业产品特别是自动络筒机产品的成功研发我们深深体会到,引进、学习并消化、吸收外来先进技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引进与创新相结合,对于企业的快速发展至关重要。
  在引进技术合作生产的过程中,企业根据产品的需要充分利用国际市场资源,大力使用国内外可靠、先进的加工设备和配套件,保证产品严要求、高标准、高起点,力求使所生产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一思想的贯彻,不仅有效利用了国内外资源,同时也加快了产品推向市场的步伐。
  科技进步是关键因素,没有科技进步企业就没有生存的基本动力。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是生产技术的提高,因此必须放眼世界,坚持开放政策,在自力更生的同时,尽可能多的引进国外先进成熟技术,把重点放在学习、消化、吸收上,使引进的先进技术成为我们自己的东西,这可以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对于我们尽快解决生产技术相对落后的燃眉之急会有事半功倍之效。但是,技术引进不是单纯的照抄照搬,更不是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我们必须把引进吸收和自主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自主创新由“外生变量”转变为“内生变量”,引进的目的也是为了在更高层次上自主创新,实现跨越。只有这样我们企业才能真正融入全球经济,我们的产品才更具有竞争力,才能在当今市场大潮中觅得一席之地。青岛纺机走的正是引进、创新、再创新之路,创新的最终目的是技术上的领先。争取在技术上有进也要有出,才能真正符合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我们应当时刻牢记的是“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三、创新观念,快速发展,努力实践品牌文化建设
  青岛纺机的企业文化建设始于80年代中后期。由于企业过去几十年一直是计划经济的“宠儿”,养成了一种惰性心理和思维方式,市场意识、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单薄,在90年代初期,一度陷入举步维艰、难以为继的困难境地,成为市场经济的“弃儿”。近十余年来,通过下功夫重塑和再造企业文化,从更新价值观念、规范员工行为、提升企业形象三方面入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了企业从刚性管理向柔性管理,从制度管理向文化管理的过渡。企业形象日臻美好。 把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融入企业文化,并贯穿于经营、设计、生产、营销和服务的全过程;以先进科学管理为坚实基础,从严治企,立足于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坚持以销定产、以产促销的原则,敏捷化的生产体系满足用户需求。企业品牌文化建设的不断实践和创新,推动了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科学现代化的管理和整洁文明厂区环境建设,是企业管理水平和企业文化的直接反映和外观展示。改革开放后青岛纺机厂区环境建设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路边草坪覆盖,绿树成荫,广场上设有大型喷水雕塑;走进生产现场,厂房宽敞明亮、通道整洁畅通、设备整齐干净、物料摆放有序,充分展现了一个现代化机械制造企业的文明风貌,赢得了外来宾客的一致赞扬。特别是近期建成的现代化的新型工业园自动络筒机生产研发基地,无论从硬件水平,还是软件管理,都有了更大的提升,真正体现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制造业取得的巨大进步和发展。
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是我们国家和纺织行业三十年快速发展的指导思想,在这一思想的贯彻和实践中,创新和发展成为企业永恒的主题。过去的三十年,对有着近百年历史的青纺机而言,是企业变革、创新与发展的三十年。首先要归功于国家英明的振兴纺机的决策,感谢国家、行业以及各级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今天,面对中国经济的周性期调整,世界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我们倍感压力,同时一定要坚定信心, 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准备。我们坚信,坚定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指导思想和方针,青岛纺机一定会在总结过去经验成绩的基础上,以振兴装备制造业,发展国产纺织机械,满足我国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需求为已任,伴随国家和行业的进步与发展,努力践行企业不变的追求,创造新的辉煌!
    谢谢大家!
(E02)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0412.jpg
中央社会工作部召开全
sy.jpg
趣看文物|“纹”见少
sy.jpg
华夏衣冠,跨越千年!
sy1.jpg
2024中国纺联春季联展
sy.jpg
“数”说纺织:2023年
图区.jpg
CTEI祝纺织同仁新春快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