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4年专题 > 1015学术年会 > 演讲嘉宾 > 纤维材料分会场 > 正文 
 
  史向阳:《电纺杂化纳米纤维的设计及其生物医学应用》
2014-10-15

史向阳

  史向阳教授1992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获化学学士学位;1995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获应用化学硕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获有机化学博士学位。1998-2000年,在清华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员;2000-2001年在德国波茨坦马克斯-普朗克胶体与界面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2001-2002年到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做访问学者。2002 -2008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历任博士后研究员、第II级副研究员、研究员和研究助理教授。2008年,加盟东华大学,任校特聘教授,同时被评为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自2010年起担任葡萄牙马德拉大学“邀请纳米技术主任”。

  演讲题目:电纺杂化纳米纤维的设计及其生物医学应用

  摘要:静电纺丝技术是一种强力的制造纳米纤维的技术, 可以制备得到从几十纳米到几微米可控直径的纳米纤维。与单组分的纳米纤维相比,复合(杂化)纳米纤维因为同时拥有“主体”和“客体”的独特性质而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因为掺入高聚物纳米纤维中的纳米颗粒、纳米管等“客体”具有优良的光学性能、机械强度、电传导率和高效的催化性质使得制备尤其是在生物医学应用当中拥有广泛前景的功能纳米纤维成为可能。这里提到的主要是我们课题组过去几年当中制备的多种有机/无机复合纳米纤维和它们在生物医学应用方面取得的成果。利用静电纺PLGA纳米纤维掺入不同的无机纳米颗粒(埃洛石、羟基磷灰石和锂皂石)以应用于组织工程和药物缓释领域。这些无机组分的掺入能够提高PLGA纳米纤维的蛋白吸附能力进而促进细胞在纳米纤维表面的应答;同时还可以诱导干细胞成骨分化;作为双重药物载体,还能够大大降低负载药物的突释。另外,通过交联或组装等方法,纳米纤维可以改性携带特异性配体,这使得纳米纤维可以特异性地捕获癌细胞。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sy.png
光荣属于劳动者 CTEI
00.png
要打破生产方式的路径
sy.jpg
“数”说纺织:2025年
sy.jpg
AI遇到时尚,中国服装
sy.jpg
聚焦东方女性匠人!五
sy1.jpg
从春天出发,凝心聚力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