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企业 > 企业信息 > 正文 
 
  员工流失率不到5% 天舒纺织盛行“裙带风”
2015-04-28
分享至:

  明媚的春光中,宜城市天舒纺织有限公司院子里的红叶石楠越发郁郁葱葱。厂区路面整洁,景色醉人,俨然一座花园。

  4月27日中午12点,记者叩开厂区员工宿舍楼一楼105室的门。这是一个简单但温暖的家。两室一厅的房中,45岁的车间工人邬继新正在卧室休息,当天晚上他要上夜班。厨房里,妻子江海英正在忙着做饭。

  这栋楼被称为“夫妻楼”,免费提供给在天舒公司上班的夫妻或一家三口。

  2004年,邬继新还在老家宜城市郑集镇护洲村种田,后来辗转到深圳、潜江等地打工。邬继新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在深圳打工那3年,因为舍不得路费,他没回过一次家。

  2011年,天舒纺织公司建成投产。他和妻子、儿子邬理平便来到这里上班,一直干到现在。妻子是纺纱工,他和儿子在细纱车间工作。

  单位近了,回家也勤了。每周调休一天半,邬继新都会回家看望年届八旬的父母。“吃饭有食堂,每个月补贴130元,不想吃了在家里做,下班了骑摩托车不到10分钟就能到宜城市区,多舒服!”邬继新对现在的工作很满意。

  每人每月收入3500元左右,一家三口每年能攒10万多元。2013年,邬继新一家在宜城市区买了套商品房,120多平方米。那天,他和妻子激动得一夜难眠。

  像邬继新、江海英夫妇这样的“夫妻档”,天舒纺织公司共有41对,总人数超过员工总数的四分之一。“来了就不想走了。干活不累,收入稳定,每天工作8小时,职工澡堂24小时供应热水,没事去市区逛逛。”43岁的王宏琴乐呵呵地告诉记者。王宏琴是宜城南营办事处人,2011年企业投产时,她便来到这里工作。几个月后,王宏琴对一切都很满意,便把远在外地打工的丈夫白红涛也喊回来到天舒公司工作。如今,丈夫是仓库管理员,她是天舒公司的挡车工教练,日子过得美滋滋的。

  夕阳西下,暮色四合,厂区广场响起了动感十足的音乐声,女工们随着旋律翩翩起舞。旁边的篮球场上,小伙子们挥汗如雨……好一幅安详和谐的画卷!天舒纺织公司总经理高立新介绍,企业员工近350人,每年流失率不到5%。“订单已经排到了下半年,稳定的员工队伍,让我们接单底气十足。”高立新骄傲地说,春节开工以来,天舒纺织公司所有机器24小时开足马力,企业产销两旺。

  家门口就业新逻辑

  沿海的繁华不想丢弃,家乡的亲情也想呵护。这样的纠结与无奈,许多背井离乡的打工者都曾面对过。与此同时,作为传统行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许多纺织企业长期面临招工难和高员工流失率。“花园式工厂”、住宿免费、就餐补贴、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宜城天舒纺织公司让员工共享发展成果,把“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落到了实处。他们想员工所想、急员工所急,通过科学的设计,用全方位的贴心服务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宜城人返乡就业,让员工“来了就不想走了”,并找到了个人理想与企业发展的完美结合点,形成了良性互动。

  其实,企业家都精明。他们发放更多的福利,自己就能收获更多的红利。

  5%不到的流失率,不正是工人们回馈企业的最好红利?忠诚稳定的员工队伍、强大的向心力,让企业得以在经济新常态下逆势突破。

  留人,得先留住心。天舒纺织公司的做法值得借鉴。(襄阳日报)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ctei.cn”,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0412.jpg
中央社会工作部召开全
sy.jpg
趣看文物|“纹”见少
sy.jpg
华夏衣冠,跨越千年!
sy1.jpg
2024中国纺联春季联展
sy.jpg
“数”说纺织:2023年
图区.jpg
CTEI祝纺织同仁新春快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